科目记的意思、科目记的详细解释
科目记的解释
记载登科士人情况的簿册。《类说》卷七引《东宫奏记》:“上尤重科名, 郑顥 知举,帝索科目记, 顥 撰十三卷,自 武德 至 大中 。仍乞今后放榜録及第人姓名、诗赋题进入,令有司接续编次。”
词语分解
- 科的解释 科 ē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科。槐树是豆科。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科室。财务科。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科目。学科。文科。外科。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科举。科甲。科第。登科。 判定
专业解析
"科目记"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财政、文书或簿记领域。其含义可从字义和整体概念两方面进行解释:
一、 字义解析
- 科 (kē):本义指品类级、条目。在行政或财政语境中,引申为分门别类的项目、条款或税种。例如,《汉语大词典》解释“科”有“条例;法令条文”及“课程或业务的分类”之意。
- 目 (mù):原指眼睛,引申为条目、细目、名称。在簿记或清单中,指具体的项目、名称或细项。
- 记 (jì):指记录、记载、登记。作为名词时,可指记载事物的册籍或文书。
二、 整体含义
"科目记"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是指:
- 按门类、条目进行记录或登记的册籍文书。 它特指古代(尤其是唐宋时期)用于登记、分类记载财政收支、赋税项目、钱粮数目或其他官方事务具体细目的账簿或文书档案。
- 其功能在于将繁杂的事务或收支,按照预设的类别(科)和具体项目(目),进行清晰、系统的记录(记),以便于管理和核查。
三、 具体应用场景
历史上,"科目记"常见于:
- 财政管理: 如登记各项税收(如租、庸、调)、官府收支的明细账簿。
- 物资管理: 如仓库钱粮、物资出入的登记册。
- 文书档案: 分类记载公文、案卷要点的文书。例如唐代有专门记载财政收支情况的文书制度。
参考资料:
- 字义解释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因网络资源有限,建议查阅实体词典或权威数据库获取更详尽释义。
- 整体概念及应用参考《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关于古代财政、文书制度的相关条目。
- 关于唐代财政文书的具体应用,可参阅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等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
“科目记”是一个古代科举制度相关的术语,指记载登科士人情况的官方簿册,主要用于记录科举考试及第者的信息。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科目记”即科举考试中记录及第者姓名、考试题目等信息的官方档案,类似现代的录取名册。其名称中的“科目”指科举考试的科目(如进士科、明经科),“记”则是记载之意。
2.历史背景与用途
- 唐代实例:据《类说》卷七引《东宫奏记》记载,唐代皇帝重视科举,曾命官员郑颢编撰《科目记》十三卷,涵盖唐高祖武德年间至唐宣宗大中年间的科举信息。
- 功能:除记录及第者姓名外,还包括考试题目(如诗赋题)、官职任命等内容,供后续官方参考和编次。
3.相关延伸
- 权威性:科目记由官方机构编撰,是研究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史料。
- 关联概念:与“登科录”“题名录”等类似,但更侧重长期、系统的记录。
4.现代研究价值
通过科目记可追溯古代科举制度运作、士人群体变迁,乃至文学(如诗赋题目)的发展,是历史学、文学研究的一手资料。
如需进一步了解唐代科举制度或具体案例,可参考《东宫奏记》等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爱气哀酸八谷百数半真半假悲鸾扇嗶剥比拟产床吹沙踔絶绰约多姿储祉辞避攒聚打里打外倒流儿掉向钝角飞花令蚡缊扶戴横眉竖眼河清云庆黄车使者宦网获尤交通工具截鹤续凫进扼警饬惊传惊鸿军贼埳井楛竹雷殛梁栋脸红耳热露章美观目不邪视恼闷嫩箭尿闭耦丽疋先里清空柔液三隧赏典深晓霜筱说黑道白讼状肃修退思蜕演委寄相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