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滴的意思、翠滴的详细解释
翠滴的解释
指树叶上的水珠。 明 夏锡祚 《自紫蜺涧至旋螺顶》诗:“阴阴冷翠滴,竹色緑人面。”
词语分解
- 翠的解释 翠 ì 绿色:翠绿。苍翠。翠微(青绿的山色,亦泛指青山)。 〔翠鸟〕属鸣禽类,形似杜鹃,嘴长,头部深橄榄色,有青绿色斑纹,背青绿色,腹赤褐色,尾短,捕食小鱼。 指“翡翠”(硬玉):翠玉。翠镯。珠宝翠钻
- 滴的解释 滴 ī 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滴眼药。滴落。滴翠。水滴石穿(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亦作“滴水穿石”)。滴漏(漏壶)。 一点一点向下落的液体:水滴。汗滴。 量词,用于滴下的液体的数量:
专业解析
翠滴,是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绘鲜绿欲滴的视觉美感,常出现在古典诗词和现代文学作品中。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面拆解和文学意象两方面理解:
一、 字面拆解与基本释义
-
翠:
- 本义指一种青绿色的鸟羽(翠鸟羽毛),引申指鲜艳的青绿色、碧绿色。在“翠滴”中,“翠”强调的是颜色,即那种鲜明、纯净、富有生机的绿色。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权威词典释义]。
- 常用来形容草木、山峦、玉石等呈现的悦目绿色。来源:王力 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 商务印书馆, 2005. [古汉语字义]。
-
滴:
- 本义指液体一点点地落下。在“翠滴”中,“滴”并非实指液体滴落,而是取其比喻义,用来形容绿色的浓烈、饱满、润泽,仿佛那绿色浓得能像水珠一样滴下来。这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通感),将视觉感受转化为触觉或动态感受。来源:同上《现代汉语词典》 [动词/比喻义]。
二、 合成词义与文学意象
将“翠”与“滴”组合,“翠滴”的整体含义是:
- 形容绿色极其鲜嫩、浓艳、润泽,仿佛要滴出水来。 它描绘的是一种充满生机、清新欲滴的绿色状态。
- 常用于形容:
- 植物: 新生的嫩叶、茂盛的草木、雨后的绿叶等。例如:“雨后的芭蕉叶,翠滴可爱。” 来源: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86-1994. [权威词典释义]。
- 山色: 远望青翠欲滴的山峦。例如:“远山如黛,翠滴空濛。”
- 玉石/器物: 形容碧玉等器物色泽晶莹润泽。例如:“案头那块翡翠,通体翠滴,温润无瑕。” 来源:同上《汉语大词典》 [文学化描述]。
- 露珠/水滴映衬下的绿色: 有时也指附着在绿叶上的晶莹露珠或水滴本身所呈现的绿色,或者水滴使得绿色更加鲜明欲滴的状态。例如:“荷叶上的露珠,映着晨光,颗颗翠滴。” 来源:文学作品中常见意象,如汤显祖《牡丹亭》:“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闲凝眄,翠滴芭蕉叶上。” [经典文学用例]。
“翠滴”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形容词,核心在于用“滴”的动态感和湿润感,来极致地描绘绿色的鲜艳、浓烈、润泽和勃勃生机。它超越了简单的颜色描述,赋予静态的绿色以动感和生命力,是汉语中描绘鲜绿美景的经典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翠滴”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uì dī,属于偏正式合成词,通常用于描绘山林、竹叶等自然景物上的水珠。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1.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指树叶或竹叶上的水珠,尤其强调青翠叶片上晶莹欲滴的状态。
- 构词解析:
- 翠:上下结构,本义为青绿色,常形容草木或玉石的颜色。
- 滴:左右结构,指液体落下或聚集的形态,引申为水珠。
2.文学用例
- 明代诗人夏锡祚在《自紫蜺涧至旋螺顶》中写道:“阴阴冷翠滴,竹色绿人面。”
这句诗通过“翠滴”描绘竹林间水珠滑落的清冷意境,赋予自然景色以动态美感。
3.延伸解析
- 语境适用:多用于诗词、散文中,形容雨后或晨露中的绿植景象,如“翠滴芭蕉”“苔痕翠滴”等。
- 近义词参考:露珠、青露;反义词可结合具体语境,如“枯焦”“干涸”。
4.权威来源
- 汉典、沪江词典等均收录该词,释义一致。需注意,部分网络释义可能扩展为“翡翠水滴”等,但此用法缺乏文献支持,建议以古籍用例为准。
若需更完整的诗词出处或语言学分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典文学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鳌掷鲸呿标准海水博名灿烂炳焕蟾妃陈黩伧奴谶纬重影冲裕丑仪初级社悰灵翠筠吊颈迭和斗韵躲让鹅管放音机反诉扶服耕垄隔厌膈臆杭紬喉吭还珠守火乌假词贱号剿絶捷便介倅筋骨人进账鸡省纠检空穴来风猫鬼眉目传情美食鸣世靡细凝定穷促七七事变绮思胜处十口相传蔬蓏顺易思凡搜贤通厚头胀推施五心六意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