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道士的衣服;隐士的衣服。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二:“身轻曳羽霞襟狭,髻耸峨烟鹿幘高。”
(2).美艳的衣服。 宋 柳永 《瑞鹧鸪》词:“凝态掩霞襟,动象板声声,怨思难任。”
“霞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道士或隐士的服饰
指带有飘逸感的衣物,常见于对修道之人的描写。例如唐代陆龟蒙《寄茅山何威仪》诗中“身轻曳羽霞襟狭”,通过“霞襟”形容隐士衣袍的轻盈与超脱。
华美艳丽的衣装
形容色彩绚烂如云霞的服饰,多用于文学赞美人物的风采。如宋代柳永《瑞鹧鸪》中“凝态掩霞襟”,借“霞襟”烘托衣物的华丽与人物气质的优雅。
“霞襟”兼具具体与抽象的双重意涵,需结合语境理解其指向服饰本身或引申的意境。
霞襟是一个中国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夕阳西下时云霞璀璨的景象。它也可以用来形容美丽的颜色、光彩夺目的场景。
霞襟的部首是雨(雨点会下墨并照亮它所在的区域)。它的笔画数目是18画。
霞襟源于古代文人的描写,最早出现在《南史·梁本纪》中。它可以被视为一个形象化的表达,用以形容夕阳下霞光万籁俱寂的美丽。
在繁体中,霞襟的写法是「霞襟」。
在古代汉字中,霞襟的写法稍有不同。其中,「霞」的古代写法是「丅」或「丅口」,而「襟」的古代写法是「襤」。
1. 黄昏时,远山余晖下的湖面如镜,景色宛如一片霞襟。
2. 夕阳西下,整个城市笼罩在霞襟之中,美得让人陶醉。
1. 霞光:夕阳下从云层中透出的红色或彩色光芒。
2. 襟边:衣服的领口处。
1. 余晖:夕阳西下后天空中残留的光线。
2. 彩霞:夕阳下形成的五彩斑斓的美丽云霞景象。
1.严寒:寒冷的气候,与霞襟的美丽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2.昏暗:缺乏光线,与霞襟的明亮场景形成对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