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翠箔的意思、翠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翠箔的解释

绿色的帘幕。 唐 温庭筠 《酒泉子》词:“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后蜀 毛熙震 《木兰花》词:“掩朱扉,钩翠箔,满院鶯声春寂寞。” 宋 陆游 《梦至成都怅然有作》诗:“春风小陌 锦城 西,翠箔珠帘客意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翠箔,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翠”和“箔”两个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青绿色的帘子。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意思:

  1. 字义分解与组合义:

    • 翠: 本义指一种青绿色的鸟(翠鸟),引申指像翠鸟羽毛那样鲜明、青绿的颜色。在诗词和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碧绿、青翠的事物。
    • 箔: 本义指用苇子或秫秸编成的帘子,也泛指用竹篾、金属等制成的薄片或帘状物。
    • 翠箔: 将“翠”的颜色义与“箔”的帘子义结合,即指颜色青翠碧绿的帘子。它描绘的是一种视觉意象,强调帘子的色泽是清新、鲜亮的绿色。
  2. 引申义与文学意象:

    • 在古典诗词和文学作品中,“翠箔”不仅指实物,更常被用作一种富有美感的意象。它常出现在描写闺阁、庭院、楼台等场景中,用以烘托环境氛围。
    • “翠箔”常与“珠帘”、“绣帘”等词并列或互换使用,共同营造出精致、华美或幽静的居室环境。例如:
      • “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 —— 这里“翠幕”与“翠箔”意象相通。
      • “珠箔飘灯独自归。” (李商隐《春雨》) —— “珠箔”指珠帘,与“翠箔”属同类物品。
    • 它常与“卷”、“垂”、“开”等动词连用,表现人物的动作或场景的变化,暗示人物的心境或时光的流逝。例如:
      • “翠箔银屏回首,已天涯。” (欧阳修《浪淘沙》) —— 卷起翠箔,回首望去,暗示离别。
      • “翠箔香销,画楼人寂。” (描写场景的冷清)
  3. 使用语境:

    • “翠箔”主要用于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曲赋中,是典型的文学语言。
    • 它描绘的是一种带有装饰性、色彩感的帘子,多用于富贵人家或精致的居所。
    • 现代汉语口语和一般书面语中已极少使用。

权威来源参考:

“翠箔”是一个古雅精致的汉语词汇,特指青绿色的帘子。它源于对实物(绿色帘子)的指称,但在古典文学中更多地被用作一种富有美感和象征意义的意象,用以描绘环境、烘托氛围、暗示人物情感或时光流转。其使用主要局限于古代文学作品,现代已不常用。其释义可参考权威的《汉语大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其丰富的文学用例则见于《全唐诗》、《全宋词》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翠箔”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uì bó,其基本含义指绿色的帘幕,常用于古代诗词中描绘场景或烘托意境。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字面构成

    • 翠:指翠绿色,常用来形容青绿、苍翠的自然色彩,如“翠微”(青绿的山色)。
    • 箔:原指用苇子或秫秸编成的帘子,后引申为织物类帷幕(如“苇箔”“珠箔”)。
      组合后,“翠箔”字面即“翠绿色的帘幕”。
  2. 文学意象
    在诗词中,“翠箔”多用于描绘闺房、庭院等场景,通过帘幕的垂挂或卷起,暗示人物心境或环境氛围。例如:

    • 唐·温庭筠《酒泉子》:“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通过“垂翠箔”营造幽闭的春夜意境。
    • 宋·陆游《梦至成都怅然有作》:“翠箔珠帘客意迷”,以帘幕的华美反衬客居的孤寂。

二、使用场景与延伸

  1. 诗词中的典型用法

    • 常与“银屏”“朱扉”“珠帘”等意象并列,增强画面层次感(如后蜀·毛熙震《木兰花》:“掩朱扉,钩翠箔”)。
    • 通过“垂”“钩”等动作,暗示时间流逝或情感变化(如“度春宵”“春寂寞”)。
  2. 注意争议点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形容山水景色瑰丽”,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主流观点仍以“绿色帘幕”为准。


三、总结

“翠箔”是古典文学中典型的场景描写词汇,通过色彩(翠)与物件(箔)的组合,既具视觉美感,又隐含情感表达。若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全唐诗》《宋词选》等典籍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谙解班赉墢田士标徵毕辞冰消雾散不得人心不通水火层出迭见承担撑犁崇号炊米辍毫栖牍丛脞翠云裘疯话丰混高情远意官徒古后果谷叽叽进躁九言济众抗水靠托连婣灵诰鹿牀沦浃肌髓洛川曼声陌生拿人弄丸虔虔洽熟七返灵砂衾簟青海省取济任地忍饥挨饿人洋三邻申束失过手挠死法算器通放铜宅忘身委塞伟士下街綫春香港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