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旄的意思、白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旄的解释

(1).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军。《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史记·卫康叔世家》:“与太子白旄,而告界盗见持白旄者杀之。”《三国演义》第五回:“次日筑臺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鉞,兵符将印,请 绍 登坛。”

(2).喻出师征伐。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白旄黄鉞定两 京 ,擒 充 戮 竇 四海清。” 明 无名氏 《智降秦叔宝》第一折:“某乃 李世民 是也,本贯 河 东 太原 人氏,父乃 唐公 李渊 。自因 隋 朝乱政,天下纵横,某十八岁同父起义,白旄黄鉞,平定两京。”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白旄”是古代军事文化中的特定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白旄是古代军旗的一种,旗杆顶端用白色牦牛尾作为装饰,主要用于军队指挥。这种旗帜通过颜色和材质彰显权威性,与君王或统帅的指挥权直接关联。

二、历史文献中的例证

  1. 《尚书·牧誓》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右秉白旄以麾”,表明白旄作为统帅指挥全军的信物;
  2. 《史记·卫康叔世家》中提及白旄被用作身份标识,持有者可能面临特殊指令;
  3. 《三国演义》描写诸侯会盟时,盟主袁绍的指挥台设置白旄黄钺,体现其军事统帅地位。

三、象征意义延伸 在文学作品中,白旄常被借代指代军事征伐行动。如白居易《七德舞》用白旄意象暗喻帝王功绩,将具体器物升华为战争合法性的象征。

四、文化特征 • 材质象征:牦牛尾在古代属珍稀物品,彰显使用者尊贵身份 • 颜色寓意:白色可能与祭祀、神圣性相关联 • 指挥体系:与黄钺(青铜斧)组合使用,形成礼器与兵器的权力符号系统

由于搜索结果权威性标注为极低,建议查阅《中国古代军制史》《周礼·夏官》等专业典籍获取更权威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二

白旄这个词,意思是白色的马尾巾,是古代中国皇族、朝廷官员和将领的身份象征之一。 拆分部首和笔画:白旄的拆分部首是白,旄的拆分部首是方,共有8个笔画。 来源:白旄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统治者及其仪仗队的习俗。马尾巾在中国古代被用来区分各个官员的身份和地位。白色马尾巾被视为最高权力的象征,通常是皇帝或皇后的专属颜色。 繁体写法:白旄的繁体写法是白旄。 古时候汉字写法:白旄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同,没有明显变化。 例句:皇帝骑着一匹盛装打扮的白马,背后飘扬着一条华丽的白旄。 组词:白马、旄头、旄领都与白旄有关。 近义词:白花、白旗、白羽都可以用来代替白旄。 反义词:黑旄。 希望这些回答可以满足您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尽力帮助您。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头吟半蟾鲍氏骢畚跼摽冠并居裁撝猜谜菜殽池泽传事板出敌不意达旨灯檠颠日独揽大权锋杀孚释咈心给面子国劳过切鹤谶鸿驾魟科肩墙警切疾痛军书看场牢鼎流裔毛茛冒刃眉厖齿鲵门帘鸣钟阁沕洋女织男耕旁州例抛歌搒掠鬅头皮相翘勤骐麟戎麾上进史课试业顺履鮛鲔肆戾苏幙遮天王调频立体声广播图书馆晚年卫画溪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