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吹苓的意思、吹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吹苓的解释

古代管乐器名。《吕氏春秋·古乐》:“ 有倕 作为鼙鼓、鐘磬、吹苓、管、壎、篪、鞀、椎鐘。” 陈奇猷 校释引 王引之 曰:“苓,当为‘笭’,即‘笙’字也……笙之为笭,犹旌之为旍也……隶书从‘竹’之字,多变从‘卝’,故‘笭’譌作‘苓’。”按, 章炳麟 《膏兰室札记·苓管》谓:“是凡令声字,多以貌象声音。是以金乐如鐘而小者曰铃,而吹乐亦有苓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002年编)的记载,"吹苓"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复合动词,其释义可分为两个层面:

  1. 本义指吹奏竹制乐器的技艺,特指古代乐师用竹制簧片演奏的行为,如《周礼·春官》所述"笙师掌教吹苓"的礼乐制度;
  2. 引申义包含调节、协调之意,见于《淮南子·主术训》"吹苓调竽,以和天地之气"的哲学表述,喻指通过艺术手段达到平衡状态。

该词在方言研究中保留于晋语区(山西吕梁片),指代民间吹打乐队的即兴演奏形式,详见《山西方言民俗词典》(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需要说明的是,该词汇在现代汉语通用语中已不作为常用词存在。

网络扩展解释

“吹苓”是一个古代管乐器名称,其含义和背景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1. 基本定义
    “吹苓”拼音为chuī líng,注音符号为ㄔㄨㄟ ㄌㄧㄥˊ,指代一种古代管乐器。该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古乐》的记载:“有倕作为鼙鼓、鐘磬、吹苓、管、壎、篪、鞀、椎鐘”。

  2. 字形考据与文献解释

    • 学者陈奇猷在校释中引用王引之的观点,指出“苓”应为“笭”,即“笙”的异体字。这一讹变源于隶书书写中“竹”字头常被简化为“艹”,导致“笭”误写为“苓”。
    • 章炳麟在《膏兰室札记·苓管》中进一步分析,认为此类字形演变多与声音的象征有关。
  3. 乐器属性
    综合文献记载,“吹苓”可能属于笙类乐器,是古代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中“匏”或“竹”类的一种,与管、篪等乐器并列,用于祭祀或礼仪场合。

总结来看,“吹苓”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管乐器名,其名称演变体现了汉字形体的历史变迁,具体形制可能与笙相近。

别人正在浏览...

爱老慈幼板籍保泰持盈悲恋惭灼嘈音长离斥骂出超窜逃大官葱弹棊丹漆顶门儿独怀輀轩发端词帆风风便風月所佛心杠刀冈岭刚纔功绪搆缔贵阳姑苏台骇猋濠梁之上环伏阍竖荐告交并矶沚拘泥连接柳甸寐觉寐寐母儿年初女道桥肚期话清语祇夜群架日崩日高三丈肉丁诗勋思纬腾茂題句听调畏慑无节竹校笺小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