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疵政的意思、疵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疵政的解释

(1).非议政事。 唐 杜牧 《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 许 ( 许州 )军强雄,且撑剧寇,自始多用武臣,治各出己,部曲家人,疵政弛法,习为循常。”

(2).有弊病、不完善的政令。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一:“以疾作引归,杜门不事私謁,郡邑大夫造请,必为指詰疵政,靡不屈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疵政(cī zhèng)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存在缺陷或弊端的政治措施。该词由“疵”与“政”构成:“疵”本义为玉石的斑点,引申为缺点、过失;“政”指治理国家的举措。在汉语语义体系中,“疵政”多用于批评施政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或不当行为,属于带有贬义色彩的书面用语。

从词源学考察,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记载的“举无疵政”,意为推行政令没有疏漏。唐代刘知几在《史通·书事》中强调史官应“记其疵政”以警后世,体现了该词在历史文献中的警示功能。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有弊病、不完善的政治措施”,强调政策制定与执行层面的不完善性。

在语义延伸层面,“疵政”可涵盖三方面内涵:一指违背民意的苛政,如《资治通鉴》记载的“税赋苛重,民不堪命,此谓疵政”;二指行政程序失范,如宋代《册府元龟》批评的“任人唯亲,考课不公”;三指政策设计缺陷,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曾以“法度弛废”形容制度性疵政。

权威辞书对“疵政”的释义具有高度一致性。《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注其词性为名词,释义为“有缺失的政治措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该词多用于史书评议,常与“良政”“善治”形成对比。这种跨时代的语义稳定性,印证了该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特殊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疵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构成
    “疵”指瑕疵、缺点,“政”指政治或政令,合起来表示政治或政令中的缺陷。
    参考来源:、、。

  2. 两种核心释义

    • 非议政事:指对政治事务提出批评或指责(如唐代杜牧《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中提及“疵政弛法”)。
    • 不完善的政令:指存在弊病或漏洞的政策(如明代范濂《云间据目抄》中描述官员“指詰疵政”)。
      参考来源:、。

二、使用场景与语境


三、相关延伸

若需更多历史用例或具体文献分析,可参考古籍《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及《云间据目抄》。

别人正在浏览...

本谋长成长眄乘御齿音吹唬唇竭齿寒椿期黨序敦煌石窟二虎八咭凡流風起水湧画井蝴蝶面护世荐宠简心践言驾治踡跼袀襏俊宕局趣巨然孔壁坤则离鸾摩拂彭濞辟喻普洛欠妥奇骇清閟轻生重义曲奥曲沼融散弱柳塞思黑上计少慢差费折捶生执神乳舐犊兽碣庶常酸辛汤孙坛宅通演兔儿爷问话卧不安席武风芜蔓晓得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