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敦煌石窟的意思、敦煌石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敦煌石窟的解释

[the Dunhuang Grottes] 在甘肃省是我国著名的石窟。包括古代隶属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峡口小千佛洞四窟。现存最早的窟是十六国北凉开凿的,以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相继开凿,现存有 492 个窟

详细解释

见“ 敦煌石室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敦煌石窟,特指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以莫高窟为主体,包含西千佛洞、榆林窟等古代佛教石窟群的总称。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可拆解如下:

一、字词本义解析

  1. “敦煌”

    • 敦:《说文解字》释为“厚也”,引申为宏大、昌盛;
    • 煌:《玉篇》释为“光明也”,象征辉煌璀璨。

      合称“敦煌”即“盛大辉煌”之意,源自西汉设敦煌郡时对西域门户繁荣的寄望 。

  2. “石窟”

    • 石:指山崖岩体;
    • 窟:《广韵》释为“穴也”,即人工开凿的洞穴。

      合指依山凿建的宗教修行与造像场所。

二、文化内涵延伸

敦煌石窟作为专有名词,承载三重核心含义:

  1. 地理标识:指代河西走廊西端砾岩山体上开凿的洞窟群,核心莫高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
  2. 艺术载体:涵盖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体,反映4-14世纪多元文化交融(如《五台山图》体现佛教中国化);
  3. 宗教符号:古称“千佛洞”,是佛教东传过程中修行、礼拜、经藏保存的圣地,藏经洞出土文献涉及汉、粟特、回鹘等多语种 。

三、权威定义参考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敦煌石窟被定义为:“中国古代佛教艺术遗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1987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其价值核心在于完整保存了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的物证体系 。

文献来源提示

本文释义综合参考《说文解字》《中国石窟艺术史》(文物出版社)及敦煌研究院官方档案,深度解读可查阅:

网络扩展解释

敦煌石窟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敦煌石窟是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及周边地区的石窟群总称,主要包括四大区域:

  1. 莫高窟(主体部分,现存735个洞窟)
  2. 西千佛洞
  3. 榆林窟
  4. 水峡口小千佛洞 作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和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现存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圣地。

二、历史沿革

•始建时期: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首凿洞窟 •营建历程: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10余朝代,持续千年营造 •鼎盛阶段:隋唐时期随丝绸之路繁荣达到艺术高峰,武则天时代曾有千余洞窟 •近代发现:1900年藏经洞出土5万余件文物,催生"敦煌学"学科

三、艺术特色

  1. 多元融合:汇集中原、印度、希腊、波斯等文化元素
  2. 艺术形式:
    • 壁画:包含佛经故事、农耕场景、歌舞表演等社会百态
    • 彩塑:采用木骨泥塑技法,展现佛像、菩萨、飞天等形象
  3. 时代特征:
    • 北朝:粗犷浑厚
    • 隋唐:华丽精致
    • 西夏:民族风格突出

四、文化价值

• 佛教传播史:完整记录佛教中国化进程 • 丝路见证:壁画中的商旅、交通工具反映古代东西方交流 • 社会镜像:壁画涵盖服饰、建筑、音乐等古代生活细节

(注:完整历史分期及艺术演变可参考、9、12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暗伤鞭朴忭跃偪剥避退抽屉臭子儿牀筵传馨除丧错重达噜噶齐东山起发音方法风纹焚死睾如棍子汉堡花朵黄父将材讲平简古简閲佳制机丝拒斥觉识睽阔例课灵醒淩压论定门馆先生弥补墓铭蟠龙踞虎前排亲覩琼睇穷寇勿迫山脊设方食肬顺则踏心天垂天麻填篆洼隆望峰息心微博违衷文才纤芥之疾纤柔宪委小苦霞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