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上计的意思、上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上计的解释

[the best policy] 见“上策”

详细解释

上策。《战国策·西周策》:“ 赵 之上计,莫如令 秦 魏 復战。”《南史·王敬则传》:“ 敬 则曰:‘ 檀公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1). 战国 、 秦 、 汉 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借资考绩,谓之上计。《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 晏子 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 东阿 ,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景公 许。於是明年上计, 景公 迎而贤之。”《淮南子·人间训》:“ 解扁 为 东封 ,上计而入三倍,有司请赏之。”《后汉书·百官志五》:“﹝州郡属官﹞本注曰:皆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姦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於所属郡国。” 刘昭 注引 胡广 曰:“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穀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薄。” 唐 杜甫 《阴雨不得归瀼西甘林》诗:“诸侯旧上计,厥贡倾千林。” 清 吴伟业 《鲁谦庵使君以云间山人陆天乙所画虞山图索歌》:“一官三载今上计,粉本溪山坐卧持。”

(2).上计吏之省称。《后汉书·和帝纪》:“﹝ 永元 十四年﹞是岁,初復郡国上计补郎官。” 刘昭 注:“上计,今计吏也。”《北堂书钞》七九引 北魏 阚駰 《十三州志》:“上计,古之诸侯之奏使也, 汉 因之,号曰计偕。”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上计”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

一、基本含义:上策

“上计”最初指最佳策略或最高明的计谋,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

二、古代行政制度:官员考核机制

“上计”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员向中央汇报政绩的年终考核制度,核心内容包括:

  1. 起源与发展
    可追溯至西周,成熟于战国至秦汉。西周时已有年终考核官吏的雏形,汉代形成完整体系。
  2. 具体流程
    • 县级官员统计辖区内的户口、垦田、赋税、刑狱等数据,编制“计簿”上报郡国。
    • 郡国汇总后形成郡级计簿,再呈递朝廷。
  3. 考核与奖惩
    朝廷根据上报数据评定官员政绩,决定升迁、降职或赏罚,并每三年进行全面考核。
  4. 制度意义
    通过数据上报强化中央对地方财政和治理的控制,是古代中央集权的重要体现。

三、相关延伸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文献释义与行政制度背景,如需进一步了解细节,可查阅《战国策》《南史》等原始文献或汉代典章制度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上计的意思

《上计》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在计谋中掌握主动权、处于主导地位。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上计》的拆分部首是:丨上,言计。它的总共有9个笔画。

来源

《上计》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汉书·刘向传》中,刘向在其中解释这个词时,表示这是一种谋略,通过在计谋中占据主动地位来取得胜利。

繁体字

《上计》的繁体字是「上計」。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上计」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会有所变化。古文中常用的写法是「上訐」,而在《说文解字》中的写法是「上谏」。

例句

1. 在这次战争中,国家的领导者运用了一系列上计,最终取得了胜利。

2. 战争中,双方都在制定上计,希望能够战胜对手。

组词

组词:上策、上断、上谏、上风、上首。

近义词

近义词:主谋、主导、主控、主动、首领。

反义词

反义词:下劣、下策、下手、下乘、下首。

别人正在浏览...

把家卑近北寺塔碧落界超群绝伦陈美瞅见赐休丹繶电烙铁吊伐叠观洞庭湖平原凤栖梨符瑞干部勾消归宿古驿话胚货囊见梦椒疮继成迥判疾言开仗宽缮良工苦心连辔连钱林于痲痹麦稃闹丛丛能无拍案叫绝萁服秋讲热汤汤绒球嬬嬬然赏际少翁纱线识破手诏双眼皮疏理肆目碎缺天择提纲振领亭父头角峥嵘晚谬晩学委决不下微生謏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