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赐第的意思、赐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赐第的解释

(1).赏赐宅第;赏赐的宅第。《晋书·贺循传》:“ 循 羸疾不堪拜謁,乃就加朝服,赐第一区,车马牀帐衣褥等物。” 清 吴伟业 《和王太常西田杂兴韵》之七:“城中赐第书千卷,祠下丰碑柳十围。”

(2).谓赐及第。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学校贡举·唱名》:“《宋朝会要》曰:‘ 雍熙 二年三月十五日, 太宗 御 崇政殿 试进士, 梁顥 首以程试上进,帝嘉其敏速,以首科处焉。十六日,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赐及第。’唱名赐第,盖自是为始。”《辽史·圣宗纪》:“以 瀋州 节度副使 张杰 为节度使,其皇城进士 张人纪 、 赵睦 等二十二人入朝,试以诗赋,皆赐第。” 元 黄溍 《上京道中杂诗·枪竿岭》:“忆昔赐第归,吾母适初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赐第”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帝王赏赐宅第给臣子。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赐: 指上级(特指帝王)给予下级赏赐、恩惠。
    • 第: 指宅第、府邸,即高级官员或贵族的住宅。
    • 合义: “赐第”即指皇帝将宅邸赏赐给有功之臣或皇亲国戚。这不仅仅是一种物质赏赐,更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和身份地位的象征,体现了皇恩浩荡和受赐者的特殊功勋或地位。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赐第”即“赏赐宅第”。
  2. 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特别是汉唐至明清时期,“赐第”是帝王笼络功臣、表彰勋绩、优待宗室外戚的一种重要手段。
    • 被“赐第”意味着受赐者获得了在京城或重要城市拥有显赫府邸的权利,这通常伴随着相应的官职、爵位和俸禄。其府邸的规模、位置往往与受赐者的身份等级密切相关。
    • 这种行为深刻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通过掌控土地和住宅资源的分配,强化了君臣关系和对臣下的控制。
  3. 引申与象征意义:

    • “赐第”超越了单纯的物质赏赐,成为了一种社会地位跃升的标志。获得皇帝赐予的宅第,意味着个人及家族进入了社会的最顶层。
    • 它也象征着皇权的恩宠与信任,是臣子所能获得的极高荣耀之一。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的府邸都是“赐第”,如唐代郭子仪、宋代岳飞(曾获赐宅)、明代徐达等。
  4. 文献例证:

    • 该词在历代史书、笔记中常见。例如《宋史·岳飞传》虽未直接记载赐第细节,但岳飞作为大将,按当时制度极有可能获此殊荣;《明史·徐达传》则明确记载了太祖朱元璋赐第给徐达之事。 唐代史料中也多有功臣获赐甲第(上等宅第)的记录。

“赐第”专指中国古代帝王对臣子赏赐宅邸的行为与结果。它既是物质财富的给予,更是至高荣誉和社会地位的授予,是封建皇权政治和等级制度下的产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核心在于体现了皇恩的浩荡与受赐者功勋或身份的显赫。

网络扩展解释

“赐第”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主要含义,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一、赏赐宅第

指帝王或地位尊贵者将宅院赏赐给臣子或特定对象。该用法最早见于《晋书·贺循传》记载,晋元帝因贺循体弱无法上朝,特赐其宅第及生活用品。清代吴伟业的诗句“城中赐第书千卷”也印证了这一含义。

二、赐予科举及第

特指皇帝在科举考试中直接授予考生进士资格。宋代《事物纪原》记载,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首创“面赐及第”制度,亲自唱名并授予进士头衔。辽代史料中也有类似记载,如辽圣宗时期通过诗赋考试选拔人才并赐第。

补充说明

部分资料(如)提到“赐予官职”的引申义,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典籍记载,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扩展解读。建议以古代文献记载的两种释义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挨挨拶拶榜板鄙恶庇覆畀付笔杆不奈烦钗环搽脂抹粉崇好传乘储敛翠旄寸土必争蟺蜎电雹电子秤迭颖定洋对籴二部制高棉贡篚宫壸合势赫戯候卒谎说黄玉花悔改奬札监帖嘉壮汲坟骏波虎浪瞌睡汉口福賫带连称廪粟緑袍槐简暮鼓晨钟难产匿訑牌额僻时轻凊嶔斜契讬闪忽沈音诗余手语疏絶说铁骑儿松铭塔吊天杀洼水卧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