裒剥的意思、裒剥的详细解释
裒剥的解释
犹搜刮。《梁书·元帝纪》:“重增赋敛,肆意裒剥。”《梁书·侯景传》:“﹝ 景 ﹞乃纵兵杀掠,交尸塞路,富室豪家,恣意裒剥,子女妻妾,悉入军营。”
词语分解
- 裒的解释 裒 ó 聚集:裒集。裒辑。裒敛。 减少:裒多益寡(减有余以补不足)。 笔画数:; 部首:衣; 笔顺编号:
- 剥的解释 剥 ā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剥皮。剥花生。 剥 ō 义同(一),用于复合词:剥夺。剥削(?)。剥落。剥蚀。生吞活剥。 笔画数:; 部首:刂;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裒剥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
释义
“裒”本义为聚集、敛取(《说文解字》:“裒,聚也”),引申为搜刮、剥削;“剥”指剥夺、侵害(《说文解字》:“剥,裂也”)。二字复合后,“裒剥”指聚敛剥削、残酷掠夺,强调统治者或权势者以强制手段搜刮民财、侵害百姓利益的行为,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该词多用于描述暴政或苛政下的民生困苦。
-
文献例证
- 《诗经·大雅·瞻卬》毛传:“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 郑玄笺:“裒,犹聚也。” 孔颖达疏进一步阐释上下文蕴含的“聚敛剥削”之意(来源:《毛诗正义》)。
- 《宋史·食货志》载南宋赋税沉重:“州县之吏固知裒剥之为害…然迫于监司、漕宪之驱催,与夫一身饥寒之切己,往往亦忍痛而为之。” 此处直接使用“裒剥”描述官府横征暴敛(来源:《宋史·卷一百七十四·食货上二》)。
- 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评述唐代弊政:“裒剥之政行,而民日以瘠。” 强调聚敛剥削导致民生凋敝(来源:王夫之《读通鉴论》)。
-
用法与语境
“裒剥”属书面语,多见于历史文献、政论文章,用于批判性地描述统治者、官吏或豪强对民众财产的残酷掠夺,常与“民困”“凋敝”“苛政”等词关联,反映社会矛盾。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但作为历史词汇仍具研究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裒剥”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读音与基本释义
- 拼音:póu bāo(注音:ㄆㄡˊ ㄅㄠ)
- 释义:动词,意为“搜刮”,指通过强制或剥削手段聚敛财物。
2.文献出处与例句
-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如《梁书》中记载:
- “重增赋敛,肆意裒剥”(指加重赋税剥削百姓);
- “富室豪家,恣意裒剥”(描述侯景军队掠夺富户的行为)。
3.相关词汇与成语
- 与“裒剥”相关的成语包括:
- 裒多益寡:削减有余以补不足;
- 剥茧抽丝:比喻分析问题逐渐深入。
4.使用场景
- 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用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形容强权者对资源的掠夺行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梁书》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按例百胜班荆不凡嘈嚷长歔儳和赤色雠人相见,分外眼明春团出现脆管存根当膺帝服斗十胡放诸四海而皆准風雷之變纷遝跪经合乎鸿鶱黄云谶欢闹幻影狐奔鼠窜忽儿虎而冠回见蹇裳讲隙娇奢尽如人意驹驹联飞灵方鹿驯豕暴毛戴默书墨丈刨削佩戴霹雳车辟仗企待奇事劝降雀息日角珠庭受籙送饯隼旆素心挑灯通关痛谈王莽五禽嬉涎脸涎皮晓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