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楮颖的意思、楮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楮颖的解释

纸与笔。亦指文字、书画。 清 周亮工 《书<丙申入闽图>后》:“嗟夫! 立三 何所求于予,而昵予如是?予之抱愧于君不一事,感激于中,不能形之楮颖,輒因此图以识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朱竹,墨菊,余初亦但求之楮颖间,后亲见朱竹於 延平 山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楮颖"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楮"和"颖"两个字组成,主要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其含义需结合两个字的原义及合成后的引申义来理解。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分解与核心含义

  1. 楮 (chǔ):

    • 本义:指构树(学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一种桑科落叶乔木。其树皮纤维是古代造纸的重要原料,故引申指纸。《说文解字》:"楮,榖也。"(榖即构树)
    • 引申义:因楮皮造纸,故"楮"常代指纸张、纸币或文书。如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纸谱》:"楮先生者,盖纸也。"
  2. 颖 (yǐng):

    • 本义:指禾本科植物籽实带芒刺的尖端。《说文解字》:"颖,禾末也。"
    • 引申义:泛指物体的尖端(如笔锋),引申为才能出众、聪慧(如"聪颖"),或特指毛笔的笔尖(因毛笔锋毫形似禾颖)。
  3. 合成义"楮颖":

    • 字面组合:指"纸与笔"。
    • 核心含义:泛指书写工具(纸笔)或借指书画创作、文字著述。强调书写载体的物质性与书写行为的结合。

二、文学与文化中的引申用法

  1. 代指书画创作:
    • 古人常以"楮颖"并称,喻指书画创作过程或作品本身。如清代书画评论中可见"泼墨于楮颖之间",指在纸笔间挥毫创作。
  2. 象征文墨雅事:
    • 作为文人书斋中的必备之物,"楮颖"被赋予文化象征意义,代表文人的才情与艺术表达。明代文人笔记常以"楮颖相亲"形容沉浸于诗文书画的状态。

三、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四、学术文献中的使用范例


参考资料来源

  1. 《说文解字》(汉·许慎撰)

    中华经典古籍库在线版:www.ancientbooks.cn/shwjz

  2. 《文房四谱》(宋·苏易简)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wiki.pl?if=gb&res=2465

  3.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

  4. 《辞源》(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2015年

  5. 《中国书法史》(黄惇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

  6. 《管锥编》(钱锺书著)

    中华书局,1979年

网络扩展解释

“楮颖”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hǔ yǐng,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释义

  1. 字面指代
    指“纸与笔”,其中:
    • 楮(chǔ):原指构树(树皮可造纸),后成为“纸”的代称。
    • 颖(yǐng):原指稻麦的芒尖,引申为笔尖或笔的代称。
  2. 引申含义
    泛指文字、书画等书面创作,常见于古代文献中。

文献用例

清代文人周亮工在《书<丙申入闽图>后》中写道:“感激于中,不能形之楮颖”,意为内心的情感难以用笔墨表达。另一作品《书影》也提到“求之楮颖间”,指通过书画形式探索事物。


词源与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挨磨弊薮不够谗疵趁食粗大存政得政斗棊夺服杜微慎防二妫而立非电解质干覆高车驷马苟求刮刮燥燥怪妄后半晌奸乱晈然礁石皎爽讥忿惎悔金钉浮瓯即政聚变頍缨蜡烛立定令利六辅渠鹿树磨扇篷索偏端曝背食芹强明签书奇诞清冽起起毬头弱羽涩僻删繁就简赏析捎漆社会学事齐事楚溹溹龆穉吞吃滃滃澹澹无足重轻相出没湘漓孝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