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怪诞虚妄。《隋书·经籍志二》:“至 晋 太康 元年, 汲郡 人发 魏襄王 冢,得古竹简书……多杂碎怪妄,不可训知,唯《周易》、《纪年》最为分了。”
(2).古怪狂妄。《明史·文苑传二·桑悦》:“时 常熟 有 桑悦 者,字 民懌 ,尤怪妄,亦以才名 吴中 。”
“怪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指事物或言论离奇荒诞、缺乏真实依据。例如《隋书·经籍志二》记载,晋代从古墓中发现的竹简书内容“多杂碎怪妄,不可训知”,说明其记载的荒诞性难以考究。此义项多用于描述古籍或传说中难以验证的内容。
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乖张、傲慢。如《明史·文苑传二·桑悦》提到明代文人桑悦“尤怪妄,亦以才名吴中”,指其性格既古怪又自恃才高。现代语境中,可用于形容言行不合常理且带有傲慢特质的人。
如需更详细的文献例证,可参考《隋书》《明史》等史书原文。
怪妄(guài wàng)是一个形容词,意为言谈或行为荒谬、不合常理、离奇古怪。
怪妄的拆分部首为心和女,笔画数为14。
怪妄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怪指的是奇异、异常的意思,妄则表示的是妄自尊大、胡乱臆断。将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怪妄这个词,用来形容言行离奇、不合情理的人或事。
怪妄的繁体字为「怪妄」,和简体字写法相同。
在古代汉字中,怪妄分别可以写成「怪惘」(怪指奇异,惘指迷乱、昏乱),或者写成「妄蛮」(妄指妄自尊大,蛮指任性、放肆)等形式。
1. 他的观点怪妄离奇,完全不值一听。
2. 这个人怪妄自大,根本不把别人的意见放在眼里。
怪妄可以与其他字组合形成以下词语:
1. 怪诞:离奇怪异、荒谬不合常理。
2. 妄自:自负、自大、狂妄自尊。
3. 妄图:草率地打算、图谋不轨。
怪妄的近义词包括:荒谬、离奇、怪异、古怪。
相对于怪妄,其反义词可以有:正常、合理、合乎常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