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位予木德;授位自木德。古代认为帝王的传授依五行相生的顺序进行。《春秋保乾图》:“黑帝治八百岁,运极而授木;苍帝七百二十岁而授火。”《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赫矣 高祖 ,肇载天禄……庆云应辉,皇阶授木。” 李善 注:“言 汉 之歷运,为 周 木德所授也。”参见“ 五行相生 ”。
"授木"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授木"指古代君王向诸侯颁发记载爵位、封地的符信木券(即"册书"),作为分封权力的凭证。该词由动词"授"(授予)与名词"木"(木质文书)构成动宾结构,强调权力授予的仪式性与合法性。
典出《周礼·春官·内史》:"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 汉代郑玄注:"策谓以简策书王命... 其文曰'授木'。" 此处"木"特指书写封诰的竹木简牍,是周代分封制度的实物载体。
木券镌刻封地疆界、爵位等级(如《礼记·王制》"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鈇钺然后杀,赐圭瓒然后为鬯"),代表君主授予的军事、司法特权。
剖分为二的"符木"(君王与诸侯各执一半)用于核验身份,类似虎符制度,见于《汉书·文帝纪》"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的记载。
当代语境中,"授木"引申为权威机构正式授予资格或荣誉的象征行为。例如学术机构颁发学位证书、官方授予荣誉称号等仪式,仍保留"以信物确认权责"的古义遗风。
古籍例证
《春秋繁露·考功名》载:"授木以职,效实而责功",强调授予权柄需考核实效,体现古代政治中的权责统一思想。
主要参考来源
“授木”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哲学与政治理论的词汇,其含义与五行学说中的“木德”相关。以下是综合解释:
“授木”指古代帝王依五行相生原则,将统治权授予对应“木德”的朝代或君主。具体分为两种理解:
源于战国时期的“五德终始说”,认为王朝更替遵循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或相克顺序。例如:
在现代语境中,“授木”一词主要用于历史、哲学研究或文学创作中,例如描述传统工艺的传承(如木刻技艺),但此用法与古代原义关联较弱。
“授木”体现了中国古代以自然哲学解释政权合法性的思想,需结合五行学说和文献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探讨五行与朝代关系,可参考《吕氏春秋》《史记》等典籍。
摆擂台便鞋飙忽鼻子头馛馛不露神色部判草民柴池阐着打吵点点搠搠冬不拉碓栅二月风疏凫鸭怪物龟组海禁鸿号候正欢会瘕疾笺启勦扑京府跻险急于求成倔然乐道安贫连厢貍头竹流动资金漏费陆家老屋幂零鸣角明信片民心农月旁文剩义弃逐曲王柔滑箬帽收房鼠径踏故习常汤神葶苈頽年外邦亡虑微号唯诺问牛温陶武气西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