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处徒刑。《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 智圆 同姦不首,问徒三年,满日还俗当差。”
“问徒”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
这是“问徒”在古籍中的主要用法,指古代司法判决中对罪犯处以徒刑的刑罚。例如:
少数现代词典(如、3)将其解释为成语,表示“向有经验者请教”,但此用法在古代文献中未见明确记载,可能是现代误读或混淆。例如:
字源角度:“徒”本义为步行(《说文解字》),后引申出“空、无”“门徒”等义项,但“问徒”一词未包含这些引申义。
建议在古籍阅读中优先采用第一种法律术语解释,现代语境下若遇成语用法需谨慎考证。如需完整考证过程,可查阅《初刻拍案惊奇》原文或《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问徒》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询问行人。徒即行人,指路上的行人,问徒即指询问行人的意思。
《问徒》的拆分部首是言,言字在《问徒》中的位置是第一位。
根据《说文解字》,言的基本笔画数是7画。
《问徒》一词来源于《诗经·小雅·谷风》中的一句“问于老人曰:‘乃尔何人?何以得尔?尔不尔忘?维尔思故!”
这句古文中,“问于”即是询问的意思,“老人”指的是行人。后来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中的“问徒”一词。
《问徒》的繁体字为「問徒」。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以《说文解字》为例,「问徒」的古代汉字写法为「問徒」。
1. 他走在路上看到一个陌生人,便上前问徒:“请问去火车站的路怎么走?”
2. 在旅途中,迷路的他不得不频繁地问徒寻求帮助。
问事、问路、问讯、问路人
询问、打听、查问、讯问
答徒、解惑、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