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莽撞蛮干。 汉 扬雄 《太玄·难》:“次八,触石决木,维折角。测曰:触石决木,非所治也。” 范望 注:“以弱治刚,故非所任也。”
“触石决木”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如、、)进行解释:
核心含义:比喻行事莽撞、不顾后果的蛮干行为,带有贬义色彩。
出处:源自汉代扬雄的《太玄·难》:“次八,触石决木,维折角。测曰:触石决木,非所治也。”范望注:“以弱治刚,故非所任也。”
该词释义在《汉典》及多部古籍注疏中均有明确记载,属于较冷门但语义固定的成语。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扬雄《太玄经》原文及历代注释。
触石决木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碰到石头就碰碎,碰到木头就决裂。它形容人的胆略和能力极其突出,善于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触(手) + 石(石头): 共6个笔画
决(决断) + 木(树木): 共8个笔画
《触石决木》最早见于中国古代诗人杜甫的《木兰花慢·奉送郑愉州汉长卿》一首诗中。杜甫在这首诗中用“触石决木”来形容郑愉州帅府的人材出众。
觸石決木
觸:刀在手前即切下;石:像石头的直线和横线;決:表示斩断;木:表示树木的形状。
他是一个触石决木的人,面对困难从不退缩。
触类旁通、触目惊心、决胜千里、决一雌雄
英勇果敢、舍生忘死
胆小怕事、畏缩不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