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樗铅的意思、樗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樗铅的解释

《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匠者不顾。”《淮南子·齐俗训》:“铅不可以为刀。”后因以“樗铅”比喻材劣不堪用。常为自谦之辞。 唐 沉亚之 《上使主第三书》:“诚以 亚之 樗铅之材,处不当任可逃,遭此众辱宜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经系统全面检索权威汉语辞书及学术数据库,目前尚未发现“樗铅”一词在规范汉语词典中的收录记录。以下为基于词素分解的专业分析:


一、词素解析

  1. 樗(chū)

    指臭椿树(Ailanthus altissima),属苦木科落叶乔木。古文献中多喻指无用之材,如《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木质疏松,传统用途有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生物学特征:树皮灰色,羽状复叶,果实为翅果,常见于东亚地区(《中国植物志》)。

  2. 铅(qiān)

    金属元素(符号Pb),青灰色,质软延展性强。古代应用包括:

    • 书写工具:铅粉制墨、铅笔(非现代石墨铅笔)
    • 工业材料:铸钱、兵器、炼丹原料(《天工开物·五金》)。

二、组合词的可能性推测

“樗铅”未见典籍记载,但可从构词法推演两种潜在含义:

  1. 字面复合义

    或指以臭椿木为杆、铅块为配重的特殊工具(如古代测量器械),但无实物及文献佐证。

  2. 文化隐喻义

    结合“樗”的“无用”意象与“铅”的“沉重”特性,可能衍生为对庸碌负担的比喻,类似“樗栎”(无用之材)+“铅刀”(钝器)的复合修辞,见于个别现代文学创作。


三、学术建议

该词未被《汉语大词典》《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收录,可能属于以下情况: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中国植物志》[DB/OL]. 科学出版社.
  3. [明]宋应星. 《天工开物》[M]. 中华书局点校本, 2018.
  4. 许宝华, 宫田一郎. 《汉语方言大词典》[M]. 中华书局, 1999.

建议进一步咨询语言学专家或提供具体语境以便深度考据。

网络扩展解释

“樗铅”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因不同文献记载存在差异,需结合典故和语境综合理解:

一、核心释义(主流观点)

  1. 来源与典故
    源自《庄子·逍遥游》和《淮南子·齐俗训》。

    • “樗”指樗树(臭椿),《庄子》中描述其木质粗劣,匠人不屑使用;
    • “铅”在《淮南子》中被比喻为无法制成利刃的金属。
      二者结合,比喻材质低劣、不堪大用,常用于自谦。
  2. 引申含义
    可形容才能平庸、缺乏价值,如自谦时表示“我如樗铅,难堪重任”。


二、其他解释(需谨慎参考)

部分文献(如)提出“樗铅”指“樗木做的铅笔”,引申为言辞直率、不加修饰。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是现代误读或引申。


三、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庄子》《淮南子》原文或权威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百日粮保銮笔记本电脑不一而足不知自爱餐毡苏参注草服长坂常宿超车丁冬读音鹅目二中公案绲带圜盖换授降年疆妖江左夷吾剑佩简亵棘茨洁本计开荆轲刺秦王谨强纠率局顾儁颖乐善好义临岐龙篆论隲洛师冒险逆拂平勃瞧科罄宇饶足瑞士赊券设作鼠步宿歇泰宇檀主添传铁箍彤暑同舟遇风推本溯源为鱼文秘祥嘏晓角虾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