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鉛的意思、樗鉛的詳細解釋
樗鉛的解釋
《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匠者不顧。”《淮南子·齊俗訓》:“鉛不可以為刀。”後因以“樗鉛”比喻材劣不堪用。常為自謙之辭。 唐 沉亞之 《上使主第三書》:“誠以 亞之 樗鉛之材,處不當任可逃,遭此衆辱宜矣。”
詞語分解
- 樗的解釋 樗 ū 〔樗樹〕即“臭椿”。 〔樗蠶〕一種蠶,幼蟲綠色,有白色黏粉,成蟲灰白色,幼蟲吃樗葉、蓖麻葉等。亦稱“椿蠶”。 〔樗蒲〕古代一種 * 遊戲,像後代的擲骰子,後亦作為 * 的通稱。 〔樗栎〕喻無用之材
- 鉛的解釋 鉛 (鉛) ā 一種金屬元素,可用作耐硫酸腐蝕、防丙種射線、蓄電池等的材料。其合金可作鉛字、軸承、電纜 * 等之用:鉛刀(指鈍刀子,喻才能微薄)。鉛球。 指用石墨等制成的書寫工具:鉛筆。鉛椠(鉛粉筆和木
網絡擴展解釋
“樗鉛”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因不同文獻記載存在差異,需結合典故和語境綜合理解:
一、核心釋義(主流觀點)
-
來源與典故
源自《莊子·逍遙遊》和《淮南子·齊俗訓》。
- “樗”指樗樹(臭椿),《莊子》中描述其木質粗劣,匠人不屑使用;
- “鉛”在《淮南子》中被比喻為無法制成利刃的金屬。
二者結合,比喻材質低劣、不堪大用,常用于自謙。
-
引申含義
可形容才能平庸、缺乏價值,如自謙時表示“我如樗鉛,難堪重任”。
二、其他解釋(需謹慎參考)
部分文獻(如)提出“樗鉛”指“樗木做的鉛筆”,引申為言辭直率、不加修飾。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現代誤讀或引申。
三、使用建議
- 古典語境:優先采用“材質低劣”的本義,注意自謙或批判的語境。
- 現代使用:該詞已罕見,若需使用,建議結合原文出處,避免歧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莊子》《淮南子》原文或權威古籍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樗鉛》這個詞的意思是用樗木做成的鉛,是古代用于書寫的一種工具。它的拆分部首是木和金,共有11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書法用具。在繁體字裡,這個詞是「櫟鉛」。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相比有一些變化,但整體形狀基本相似。一個例句可以是:古人常用樗鉛寫字。
除了上述内容,還可以使用樗鉛來組詞,比如樗鉛筆、樗鉛粉等。近義詞可以是木鉛,反義詞則可以是鋼筆。
希望這些簡短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