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束刍的意思、束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束刍的解释

(1).捆草成束。《诗·唐风·绸缪》:“绸繆束芻,三星在隅。”《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明日贼攻城,设百楼, 巡 栅城上,束芻灌膏以焚焉。”一说,喻男女成婚。参见“ 束薪 ”。

(2).成束的草。《宋史·荆罕儒传》:“ 罕儒 令人负束芻径趋 太原 城,焚其东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潍水狐》:“驴之为物庞然也……倘执束芻而诱之,则帖耳辑首,喜受羈勒矣。”

(3).《后汉书·徐穉传》:“及 林宗 有母忧, 穉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后因以“束芻”称祭品。 明 李东阳 《望狄梁公祠用前韵》:“寄远束芻谁与致,衝寒瘦马不胜骑。” 明 袁宏道 《哭江进之》诗序:“乙巳秋,闻 进之 兄卒于 蜀 ……欲躬致束芻,值有邑乘之役,素车白马,未卜何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束刍"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形与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成捆的草料",特指经过整理捆扎的饲草。从构词法分析,"束"为动词性语素,表示捆扎动作;"刍"本义指割草,《说文解字》释为"刈草也",二者组合形成偏正结构的名词。

在具体使用中存在三个语义维度:

  1. 物质层面:指实际用于饲养牲畜的草料,《周礼·地官》记载"刍秣之式"即包含束刍的制备标准
  2. 礼仪层面:作为祭祀用品见于《礼记·檀弓》"束刍沃酹"的仪式记载,象征质朴的祭品
  3. 文化象征:引申为谦逊馈赠的代称,如《后汉书·徐稚传》"置生刍一束"的典故,表达微薄而真挚的情意

该词的现代使用主要见于古籍研究领域,《王力古汉语字典》特别强调其与"束脩"的礼制区别:前者属庶民之礼,后者为士大夫之贽。在方言调查中,部分北方地区仍保留"束草为刍"的农事用语,印证了该词的生命力。

网络扩展解释

“束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捆草成束的动作或成束的草。例如《诗经·唐风·绸缪》中“绸缪束刍,三星在隅”,描述用草束加固房屋;《新唐书》记载张巡守城时“束刍灌膏以焚”抵御敌军。此外,《宋史》提到焚烧束刍攻城的战术,《聊斋志异》则以束刍比喻驯服驴子的手段。

  2. 引申含义
    因《后汉书·徐穉传》中徐穉吊丧时“置生刍一束”的典故,“束刍”被引申为祭品的代称,表达哀悼之意。

  3. 特殊用法争议
    个别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成语,比喻“言论受限”,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文献,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用,需谨慎考据。


该词核心含义与“捆草”相关,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诗经》《后汉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般旋保厘爆流泉不一残酷无情钞写赤族雠难川川畜种盗贼公行登粟调行订讹风向标负曲干暴扞卫皋貔高谈虚论公会矔习豪氂不伐,将用斧柯濠濮间想画可鐄鐄还书花绣徽束惑乱棘箭精真决雌雄拘役可塔扑支类从俪体理想乡乱离路不拾遗冒功门口末涂某子偏委谴罚囚车软揣山邸省度苏世体力踢皮球厗奚通引官投报违衆问疾蜗角虚名献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