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茅的意思、黄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茅的解释

(1).茅草名。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数种……黄茅似菅茅,而茎上开叶,茎下有白6*粉,根头有黄毛,根亦短而细硬无节,秋深开花穗如菅。可为索綯,古名黄菅。”

(2).本谓长有黄茅的荒冢,借指死亡。 宋 杨万里 《曾伯贡主簿挽诗》之二:“即今俱白首,赴告忽黄茅。”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黄茅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黄茅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内涵的词汇,其核心释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植物本义 黄茅指禾本科植物黄茅草(学名:Heteropogon contortus),《汉语大词典》记载其形态特征为"茎秆细长,叶片线形,秋季抽穗呈黄褐色"。《本草纲目》提及该植物多生于干燥丘陵地带,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广泛分布。

二、文化意涵 在古籍中常作为意象出现,如《诗经·豳风》"八月萑苇,九月黄茅"描述季节变迁,《楚辞》则以"黄茅白苇"比喻荒凉景象。宋代陆游诗句"黄茅瘴色卷征旗"更将其延伸为艰苦环境的象征。

三、引申用法

  1. 建筑材料:古代茅屋常用黄茅铺顶,《齐民要术》记载其"茎韧耐腐,可十年不蛀"
  2. 药用价值:《中华药典》收录其根茎具清热利尿功效
  3. 地理特征:南方方言中"黄茅岭""黄茅滩"等地名均源自植被特征

四、文字学考据 甲骨文中"茅"字象形为草丛状,金文增"艸"部强化植物属性。"黄"作为修饰词最早见于商代卜辞,形容植物成熟色泽,二者组合最早见于汉代《说文解字注》。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黄茅”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1. 植物名称
    黄茅是禾本科黄茅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Heteropogon contortus。秆高20-100厘米,叶片线形,长10-20厘米,表面粗糙,边缘有细锯齿。其根茎呈淡黄色,花果期为4-12月,广泛分布于黄河以南及全球温暖地区。

  2. 古籍记载
    唐代白居易诗句“官舍黄茅屋”提及黄茅的用途,《本草纲目》描述其形态:“黄茅似菅茅,茎下有白粉,根头有黄毛”。


引申含义


用途与价值

  1. 实用功能

    • 嫩叶可作牲畜饲料,但花果期芒刺可能危害动物;
    • 茎秆用于造纸、编织,根、秆、花可作清凉剂;
    • 广东地区用其叶片包裹粽子(黄茅粽)。
  2. 生态习性
    耐旱性强,常见于干热草坡,适应海拔400-2300米环境。


相关诗句

如需进一步了解分类学或药用细节,可参考《本草纲目》或植物学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和香班班襃绩辩订便繁徧眺鼻祖参言惨怨曾母投杼琩珫崇鼎出昼村垣大钟滴墨二十进制儿子气负土成坟公假鼓鞭妫女鹤处鸡群合门厚答鉴诫煎烹疖子景夷机叶稷正老把式利觜鲁两生伦次轮舆緑尊买俵马蓼嫚臧髦士年次劈空平展漆布钦駓诠谛社会化剩道石流黄输忠天墨铜人团云队推说瓦器香火兄弟先礼后兵枵骨撷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