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诗魔的意思、诗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诗魔的解释

(1).犹如入魔一般的强烈的诗兴。 唐 白居易 《醉吟》之二:“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南唐 李中 《赠东林白大师》诗:“ 虎溪 久驻灵纵,禪外诗魔尚浓。卷宿吟销永日,移牀坐对千峯。”

(2).指酷爱做诗好像着了魔一般的人。 唐 刘禹锡 《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诗:“心知 洛 下闲才子,不作诗魔即酒颠。” 清 赵翼 《上元后三日芷堂过访草堂次日梦楼亦至皆未有夙约也喜而有作后二首专简芷堂》诗:“草圣诗魔歷甘苦,书生结习故多憨。”

(3).指诗的怪癖的格调。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辩》:“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 汉 、 魏 、 晋 、盛 唐 为师,不作 开元 、 天宝 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诗魔"是汉语中具有双重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释义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文学创作状态 指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极度痴迷状态,表现为「心神被诗歌灵感所摄,达到废寝忘食的创作境界」。《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犹如入魔一般的强烈的诗兴",这种状态常伴随着诗人对语言韵律的反复推敲与意象营造的执着追求。唐代诗人王维在《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中"渐老渐谙闲气味,终身不拟作诗魔"的描述,印证了这一创作现象在古代文人群体的普遍性。

二、诗人特指称谓 特指中唐诗人白居易(772-846)的别号。据《中国文学大辞典》记载,白居易在《醉吟二首》中自述「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后世遂以「诗魔」作为其文学地位的象征符号。该别号既体现其「诗歌产量丰硕」的创作特征(现存诗作2870首),也暗含「以诗歌讽喻社会」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一特质在《新乐府》《秦中吟》等代表作中得到充分展现。

网络扩展解释

“诗魔”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1. 强烈的诗兴
    指创作诗歌时如痴如狂的灵感状态。例如唐代白居易在《醉吟》中自述“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形容自己因诗兴勃发而忘我创作。

  2. 酷爱作诗之人
    代指对诗歌创作极度痴迷的诗人。唐代刘禹锡曾用“不作诗魔即酒颠”形容这类人,清代赵翼也以“诗魔”比喻沉迷诗歌的文人。

  3. 诗歌的怪癖格调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到“下劣诗魔入其肺腑”,批评某些诗歌风格过于奇崛或偏离正统。

  4. 特指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因创作刻苦,自称“诗魔”。他在《与元九书》中写道“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后人据此称其为“诗魔”。其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等以平易语言和深刻现实性著称,进一步巩固了这一称号。

  5. 文化影响
    白居易的“诗魔”形象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诗歌的极致追求,其现实主义风格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

如需进一步了解白居易的创作背景或诗歌理论,可参考、5、8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躄疾惭慄彻悟崇班出入格呾刹那典义端僚返照割舍黄案慌神火燧甲胆翦平解兵解驾靳靳记心鶌居拘头駏虚拉力器朗奥雷辕临职忙中有失慢戏迷留闷乱明誓偏鉴撇扭前一阵子清风七擒孟获秋红求乞起雨旗帐热卖山相沈瞀神知饰始十万火速私淑松菊锁匙索牛太易贪饕调皮话通赃过付为民父母委制无盐子相一香脂胁肩谄笑心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