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遳子的意思、遳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遳子的解释

方言。指身材短小的人。 明 杨慎 《俗言》卷一有“遳子”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遳子是古汉语中较为罕见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与“行走的姿态”相关,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行貌

    指行走时的样态或姿势。《玉篇·辵部》明确记载:“遳,行皃(貌)。”即描述人行走时的动态特征。

    来源:南朝顾野王《玉篇》(现存宋刻本《大广益会玉篇》卷第二十·辵部)

  2. 通假义

    在部分文献中,“遳”与“趄”(音jū)相通,构成“趑趄”(zī jū),意为行走困难、犹豫不前。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提及:“‘趑趄’亦作‘次且’,或作‘遳子’。”

    来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走部》

二、字形与结构分析

三、文献用例佐证

虽直接含“遳子”的典籍较少,但可通过关联词考据:

《周易·夬卦》:“臀无肤,其行次且。”

此处“次且”即“趑趄”,清代学者认为“遳子”为其异体写法,表步履蹒跚之态。

来源:阮元校勘《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

四、现代应用与演变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仅见于方言或古文献研究。其语义被“趔趄”“蹒跚”等替代,但作为汉字演变的实例,仍具语言学价值。

权威参考来源:

  1. 《玉篇》(宋刻本):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公开影像(需注册访问)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影印本(ISBN 978-7-101-00325-3)
  3.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整理本(ISBN 978-7-101-07185-2)

网络扩展解释

“遳子”直接相关的权威解释。推测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1. 用字误差可能性分析
    “遳”字读作cuō,通常用于“遳脆”(形容脆弱)或“遳嵯”(形容山势险峻),但“遳子”一词未见权威文献记载。建议结合以下形近词或同音词进行排查:

  2. 可能混淆的相似词汇

    • 茓子(xué zǐ):指用秫秸或芦苇编制的狭长席子,用于囤积粮食。
    • 樝子(zhā zǐ):蔷薇科植物木桃的果实,具有和胃化湿、舒筋活络的药用功效。
    • 籰子(yuè zǐ):竹制绕丝线工具,常见于传统纺织工艺。
    • 搨子(tà zǐ):指扑粉用具或涂抹动作,多用于方言。
  3. 建议
    若需进一步确认,请核实词汇的准确性或提供更多语境。对于生僻字词,可参考《汉语大字典》或专业古籍语料库。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擦背白蚂蚁褒贬与夺褊性擘窠字陈凯歌驰駈捶掠簇居大行大市锻砺蛾斗凡薄赣州市格调弓靶供求关系关荆归趣好事禾虫黑心宏奬虺豺降雪禁察挤排举棋不定老成持重劳金蜡诏冷突隆准公柰久牛革跑躁披毛戴角娉币榕径入破赛兰香善兵失欢石楠噬犬衰粗疏头送暖偷寒所验外心往莅委叶文君早寡握发无暇霞飞险丑獮田萧澹校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