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娉币的意思、娉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娉币的解释

(1).行聘礼时所致币帛财物。《后汉书·乌桓传》:“﹝ 乌桓 ﹞其嫁娶则先略女通情,或半岁百日,然后送牛马羊畜,以为娉币。”

(2).古代婚礼六礼中的问名和纳币。《魏书·列女传·泾州贞女兕先氏》:“ 涇州 贞女 兕先氏 ,许嫁 彭老生 为妻,娉币既毕,未及成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娉币是中国古代婚姻礼俗中的重要财物形式,特指男方在订婚环节向女方家庭赠送的礼金或贵重物品。该词由"娉"(通"聘")与"币"复合构成,《说文解字》释"娉"为"问也",即正式探问婚约的礼仪行为。《周礼·地官》记载"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郑玄注"币,谓玄纁束帛也",说明其最初形态为丝绸布帛类实物。

明清时期随着货币经济发展,娉币逐渐演变为金银钱币。据《清史稿·礼志》载,雍正年间定制亲王纳彩礼含"金二百两,银万两",可见其数额规模与社会等级密切关联。人类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娉币具有"建立姻亲关系纽带"与"补偿女方家庭劳动力损失"双重社会功能。

现代方言调查显示,福建、广东等地仍保留"过娉银""落定钱"等民俗称谓,印证了该礼俗制度的深远影响。中国社科院《中华传统礼仪大观》强调,娉币制度反映了古代社会"礼法相济"的文化特征,其物质形态虽随时代变迁,但蕴含的契约精神仍具研究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娉币”是古代婚俗中的专有名词,具体含义可从两方面解释:

1. 聘礼财物
指男方在行聘礼时赠予女方的币帛、牲畜等财物。例如《后汉书·乌桓传》记载,乌桓族嫁娶时需先“送牛马羊畜,以为娉币”。这类财物既是婚姻约定的凭证,也体现了古代经济交换与礼仪结合的特点。

2. 婚礼仪程
代指古代婚礼“六礼”中的“问名”(交换生辰信息)和“纳币”(正式送聘礼)两环节。如《魏书》提到“娉币既毕,未及成礼”,即指完成纳币后尚未举行正式婚礼的阶段。

补充说明
该词现代已不常用,主要用于历史文献或研究古代婚俗的语境中。其拼音为pīng bì,注意“娉”在此处不读作常见读音“pìn”,而是古音保留。

别人正在浏览...

白玉盘八十一章贝贾苍猝抶扑春申涧摧角蝶化庄生洞天读不舍手恶书丰美腹热心煎釜罂槀街根性攻战归煞规天矩地横彴蹇支角糉乩盘济弱扶倾拉帮拉呱怜矜鳞切流岁离心马鞅眉语目笑门槛税妙速摸排捏舌头平途钦身秋容弃养麴监软性伤心疾首时辰牌食钱水草桃林天门冬通雅退归违避壝坛逶迆无计奈何先行官校德小男妇女小孽小敍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