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握髮吐哺 ”。
“握发”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语,通常与“吐哺”连用为“握发吐哺”,主要形容执政者或贤人急于招揽人才、重视贤士的态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握发”字面指洗头时多次握住未洗的头发(暂停洗发),常与“吐哺”(吐出嘴里的食物)并用,比喻为接待贤士而中断日常事务,体现对人才的急切渴求。该词出自周公辅政时期的故事,《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周公(姬旦)在辅佐周成王时,为广纳贤才,常因接待来访者而中断洗头或吃饭,甚至“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这一行为成为礼贤下士的典范,后多用于赞颂执政者重视人才的态度。
如今,“握发”一词虽不常用,但其精神仍被引申为重视人才、主动服务的态度,常见于历史评述或文学作品中。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分析,可参考《史记》或《韩诗外传》相关章节。
握发(wò fā)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用手拿住头发,表示悔过自新,洗心革面。
握发这个词的部首是手(扌)和发(⺢),由8画组成。
握发最早来源于《论语·子路》这篇文章的一个故事。相传子路曾经在鲁国犯了一个过失,深感懊悔之情,于是他握住自己的头发,表示悔过自新。
繁体字为握髮。
古时候握发的写法并不一样,汉字的发展变化使得字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在先秦时期,握发的写法是揠髮;到了秦汉时期,写法变为握髮;再到唐宋时期,写法变成握发。
1. 他深感自己犯了错误,表示愿意握发改过。
2. 面对自己的过失,他决定握发重新做人。
悔过自新、洗心革面、改过自新、改邪归正
悔过、悔罪、忏悔
执迷不悟、固执
班妾抱锣拔意背盟边缘不几才郎长兴缠缅抽税从役盗剽递袭庉庉阇维風標风范風沫辅行官居故地重游跪履过送孤亭毫不经意怀身胡卢提火突翦灭郊内籍死具寮军戎冷笑黎布纶组节束昴降马尾萝猛决判若黑白判閲朴椽齐名并价绮岁荣耀阮屐市街孰悉覗察琐智剔透玲珑吐决豚子托笔妥侑畏伏文章宗匠吴口小山遐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