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头的意思、疏头的详细解释
疏头的解释
(1).旧时向鬼神祈福的祝文。《水浒传》第四五回:“通罢疏头,便化了纸,请众僧自去吃斋,着徒弟陪侍。”《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次日,取出 中天竺 、 下天竺 两个疏头换过。”《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我适才到了城隍庙叫 崔道官 写了疏头,送到衙内看过,要打七昼夜‘保安祈命醮’哩。”
(2).为敬神佛而向人募捐的册子。亦指说明募捐原由的短文。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今日寺中建设大会,怕有官员贵客来此游玩,不免将着疏头就抄化几文香钱,添助支费。”《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故此一来走谢,二来就要商量敛资造庙,难得秀才官人在此,也是一会之人,替我们起个疏头,説个缘起,明日大家禀了县里,一同起事。”《红楼梦》第三九回:“我明日做一个疏头,替你化些布施。”
词语分解
- 疏的解释 疏 ū 去掉阻塞使通畅:疏导。疏通。疏浚。疏解(?)。 分散:疏散。仗义疏财。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疏密。疏松。疏朗。疏旷。疏阔。疏落(?)。稀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不亲密,关系远
- 头的解释 头 (頭) ó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头骨。头脑。头脸(a.头和脸;b.指面貌;c.指面子,体面)。头角(僶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头。剃头。 物体的
网络扩展解释
“疏头”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具体文献或使用场景区分:
1.宗教仪式中的祝文
- 基本解释:指旧时向鬼神祈福或祭祀时使用的祝祷文书,常见于佛教、道教仪式。例如《水浒传》第四五回提到“通罢疏头,便化了纸”,即焚烧此类文书以传达祈愿。
- 文献例证:
- 《醒世恒言》中“取出中天竺、下天竺两个疏头换过”,说明疏头需根据不同寺庙或神佛定制。
- 《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提到通过疏头打“保安祈命醮”,体现其仪式功能。
2.募捐用途的说明文书
- 基本解释:指为敬奉神佛而向他人募捐的册子,或附于册子前的短文,用以说明募捐缘由。例如《红楼梦》第三十九回中刘姥姥建议“做一个疏头”来化缘。
- 使用场景:
- 僧人、道士化缘时携带的记录簿(如元杂剧《岳阳楼》提及“化缘的疏头”)。
- 明代《醒世恒言》中通过更换疏头调整募捐对象,反映其实际应用。
其他说明
- 提到的“疏忽、不留心”属现代误用,未见于权威古籍或辞典,需谨慎使用。
- 不同文献对“疏头”的释义高度一致,区别仅在于具体用途(祝祷或募捐)。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或语境选择释义,宗教历史类文本中以上两种含义最常见。
网络扩展解释二
疏头
疏头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为剪去头发。它由疏和头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疏字的部首是疋,总笔画是9;头字的部首是页,总笔画是9。
来源
疏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水浒传》中,形容某人剃发削须或修剪胡须。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扩展到指剪去头发的意思。
繁体
疏头的繁体写法为「疏頭」。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写汉字时,疏字由「舒」和「头」两个部分组成。舒字的意思是整齐、散开,头字意为头部。
例句
他疏头修须,看起来更加整洁。
组词
疏头修面、疏头见底、疏头盖瓮等。
近义词
修头、修剪发型。
反义词
留发、须发长。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