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村社的意思、村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村社的解釋

(1).舊時農村祭祀社神的日子或盛會。《舊唐書·文苑傳下·司空圖》:“歲時村社雩祭祠禱,鼓舞會集, 圖 必造之,與野老同席,曾無傲色。”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四折:“我覷這單刀會似賽村社。”

(2).猶村落。 唐 羅隱 《讒書·代韋徵君遜官疏》:“拜無渥澤,驚動村社。”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二:“﹝ 山禺 ﹞有衆二千餘人,刦掠村社、族帳。”《西遊記》第二八回:“隻見那海水:煙波蕩蕩,巨浪悠悠……近岸無村社,傍水少漁舟。”

(3).原始社會末期公有制向私有制過渡的社會經濟組織。由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包括同一氏族的和其他氏族的一群家庭組成。土地公有;牲畜、農具、住宅、生産物私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村社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名詞,既指代基層行政單位,也承載着曆史文化内涵。以下從詞典釋義、曆史制度及文化延伸三個維度詳細解析:


一、現代漢語詞典釋義

指農村基層的社區組織或行政單位,通常以自然村落為基礎,承擔公共事務管理、鄰裡互助及文化傳承功能。

權威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農村中的社區或行政單位,多由一個或幾個自然村組成。”


二、古代曆史制度釋義

特指隋唐至宋代的基層社會組織,兼具土地分配、稅收征收和治安管理職能:

  1. 土地制度:唐代推行“均田制”,村社負責按戶分配土地(如口分田、永業田),監督農耕(《中國曆史大辭典·隋唐五代史卷》,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賦役管理:作為最末級稅役單元,協助官府登記戶籍、征收租庸調(《唐代財政史稿》,李錦繡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3. 自治職能:調解民間糾紛,組織祭祀活動,維護鄉約民俗(《宋代鄉村組織研究》,譚景玉著,山東大學出版社)。

三、文化延伸含義

在民俗學中,村社象征傳統鄉土社會的共同體精神:


參考文獻(非鍊接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中國曆史大辭典編纂委員會. 《中國曆史大辭典·隋唐五代史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5.
  3. 李錦繡. 《唐代財政史稿》.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
  4. 譚景玉. 《宋代鄉村組織研究》. 山東大學出版社, 2010.
  5. 高丙中. 《中國民俗概論》.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

網絡擴展解釋

“村社”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曆史背景和語境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以下三層解釋:

1.傳統祭祀活動

指舊時農村祭祀社神(土地神)的特定日子或集會活動。這種活動通常伴隨祈福、歌舞等民俗儀式,是農耕社會的重要文化習俗。例如《舊唐書》記載的“歲時村社雩祭祠禱”即為此類活動。


2.村落或聚落

在部分文獻中,“村社”直接代指自然形成的村落或居民聚居區。例如《西遊記》中描述的“近岸無村社”即指靠近水邊的村落。


3.社會經濟組織(核心含義)

這是“村社”最具學術意義的解釋,特指原始社會末期公有制向私有制過渡階段的社會經濟組織形式,又稱“農村公社”。其特征包括:

曆史意義:

村社制度是原始社會解體的産物,标志着私有制萌芽和階級分化,廣泛存在于古印度、斯拉夫地區等,直至殖民時期才逐漸瓦解(如印度村社制延續至英國殖民時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地區的村社制度(如印度、俄羅斯),可參考曆史學或人類學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

白蒼蒼百煉成剛白眼香背弓蟬翼法純陽巾蹈利登覽點索杜塞番茂犯顔苦谏發潛闡幽飛夢奉系軍閥寡姊過篩子古玩行不逾方和旨蛟蜃交線戲經算矜涵己私客源瘌痢頭淚華戀豆理柄離不開鹿文梅山沒添貨猛虎匿訑迫遣凄酸曲巴桑榆暮景紗絹杉月神思霜節束修羊四周圍宿兵素襟鎖桔筒米吞聲飲氣瓦特慰勉問甯誣讕霧紋相伯仲向中仙薮笑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