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迨至的意思、迨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迨至的解释

及至,等到。《元史·文宗纪一》:“迨至 泰定 ,爵赏益滥。” 清 蒲松龄 《祭丽宇韩先生文》:“迨至晚忘世味,早悟法门;恼脱十缠,心空五藴。” 清 黄式权 《淞南梦影录》卷二:“迨至铜龙将尽,玉兔渐低,而青楼之姗姗来迟者,犹復兰麝烟迷,綺罗云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迨至”是汉语中的复合连词,由“迨”和“至”两个文言虚词组合而成。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迨”意为“及到”,“至”表示“到……的时候”,二者连用构成固定结构,用于引出时间或条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到……时”或“直到……才”。

从词源演变看,“迨”最早见于《诗经》,如《豳风·鸱鸮》中“迨天之未阴雨”,《古代汉语虚词词典》指出其在先秦文献中已具备时间承接功能。“至”作为到达义动词,在甲骨文中已有使用,后虚化为介词。两字组合后,在唐宋文言中形成固定用法,如《资治通鉴》载“迨至暮春,花开满径”。

该词的用法特点包含:

  1. 时间承接:连接前后事件的时间顺序,如“迨至黄昏,方见归帆”(《唐宋笔记选》)
  2. 条件限定:强调特定条件达成后的结果,如“迨至真相大白,众人皆愕”
  3. 典籍高频:多出现于史书、政论等正式文体,《古文观止》收录的范仲淹《岳阳楼记》即有类似结构

近义词辨析方面,《古代汉语词汇学》指出:“迨至”与“及至”“逮至”属同义连用,但“迨”更侧重时间推移的渐进性,“及”强调两事相接的紧凑性,“逮”则多用于北方方言体系。现代汉语中该词多保留在成语和书面语中,如“迨至成熟时期”“迨至事态平息”等表述仍具生命力。

网络扩展解释

“迨至”是一个文言词汇,读音为dài zhì,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1. 基本释义
    表示“及至,等到”,用于引出某一时间点或条件,强调后续事件的发生需等待前文所述情况实现。

  2. 词源与结构

    • “迨”本义为“及、到”,引申为“趁”(如“迨吉”指趁吉时嫁娶)。
    • 与“至”连用后,构成复合词,加强时间或条件上的承接关系。
  3. 用法与例句

    • 文言用法:常见于古籍,如“迨至铜龙将尽,玉兔渐低”(《淞南梦影录》),描述时间推移后的情景。
    • 现代用法:多用于书面语,如“迨至事态平息,方知真相”。
  4. 近义词与关联词
    与“及至”“等到”“直至”等词义相近,但“迨至”更具文言色彩。

  5. 文献出处
    可见于《元史·文宗纪一》、归有光《项脊轩志》等古籍,体现其历史用法。

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学术研究或文学创作中,日常交流多用“等到”“直到”等替代。

别人正在浏览...

白字伯王成训宠妾出爵辞违打插大航钓游地入底石地征方情发运风里来雨里去蜂兴敢做敢为皋禽管定跪踏板含元殿豪侠弘一华颠徽缠拣发拣口儿经历钜万夸道宽皮话麦舟之赠鸣謼欧西幈风平虚迁幸轻军青虵清晏邛乡蒟蘧瑗知非娆恼忍草人微言轻森人牲用轼闾送死唐山特揖体要通川童试宛畅斡流乡旧遐跂洗革析缕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