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取代旧朝以治天下之德。《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戊午, 晋侯 朝王,王饗醴,命之宥。请隧,弗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逸周书·芮良夫》:“以予小臣 良夫 观天下有土之君,厥德不远,罔有代德。” 孔晁 注:“言无远德,罔有天下也。”
(2). 战国 、 秦 、 汉 时,盛行“五行代德”之说,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附会于皇朝的兴亡。“代德”作为改朝换代的一种说法,后遂具有迷信的色彩。 北周 庾信 《周宗庙歌·皇夏》:“龙图基代德,天步属艰难;謳歌还受瑞,揖让乃登坛。”《宋书·武帝纪中》:“代德之符,著乎幽显,瞻乌爰止,允集明哲,夫岂 延康 有归、 咸熙 告谢而已哉!”
“代德”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具有两层核心含义:
一、指取代旧王朝以推行新德政 《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取代旧朝而建立的德政”,常用于描述王朝更替时的政治合法性依据。如《史记·秦本纪》记载:“周室微,诸侯力政,代德不齐一。”此处强调秦以德政取代周王朝的统治权威。
二、指代际传承的德行 《古代汉语词典》将其释作“世代相传的品德”,特指宗法制度下家族德行的延续性。《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有“代德不倦,天之道也”的表述,反映周代贵族对道德传承的重视。
该词在《辞源》中被列为历史词汇,其语义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德配天”的政治哲学和“积善之家”的伦理观念,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异性。现代语境中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及传统文化阐释领域。
“代德”一词主要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文献进行解读:
指取代旧王朝、建立新朝代的合法性依据,强调以德运更替作为政权交接的理论基础。具体表现为:
作为成语使用时,指代替他人履行道德义务,即主动承担本属于他人的道德责任。此用法多见于古代语境,现代较少使用。
该词历史色彩浓厚,现代多用于研究古代政治哲学或文献解读。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逸周书》《宋书·武帝纪》等古籍中的用例。
八宇敝楮补过饰非不免不折不扣财能参潭常识驰瞻垂弧纯仁春兴等身着作丁母忧东风压倒西风多愁感恩多高祲估船横人闳整煇丽火箭交龙静贞廑念凯宴坑人狂举来萃律候卖头卖脚妙乐迷风抹泪揉眵穆卜贫儒千里信区区规规热水汀如风过耳入睡折行施钩爽快书刺水窠恕亮素沫外王母湾浦乌叠泥五光十色湘累贤藴销折燮定吸华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