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拜假的意思、拜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拜假的解释

拜授临时官爵。《逸周书·克殷》:“ 叔振 奏拜假,又陈常车。 周公 把大鉞, 召公 把小鉞以夹王。”《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宜。”《新唐书·河间王孝恭传》:“明年,拜 信州 总管,承制得拜假。”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拜假”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拜授临时官爵,常见于历史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拜假”指古代君主或掌权者授予官员临时性、非正式的职位或爵位,通常用于特殊时期(如战争、政权更迭)或安抚归附者。该词由“拜”(授予官职的礼仪)和“假”(暂代、临时)组合而成,强调官职的暂时性。


二、文献例证

  1. 《逸周书·克殷》
    记载周武王伐纣后,叔振通过“拜假”仪式授予周公、召公临时职权,辅佐新政权。
  2.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邓艾在平定蜀汉后,通过“承制拜假”授予归附者临时官职,以稳定局势。
  3. 《新唐书·河间王孝恭传》
    唐初李孝恭任信州总管时,被允许“承制得拜假”,即根据实际情况任命临时官员。

三、现代应用

“拜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作为历史或文学研究中的术语出现。其概念可类比现代“临时任命”“代理职务”等制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逸周书》《三国志》等原文,或查阅权威历史辞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拜假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表达请假或放假的意思。该词的拆分部首为手和句,共有8个笔画。拜假一词的含义源自古代的官方请假方式,需要以手叩地示意脱离劳役。在繁体字中,拜假通常是以「拜假」的形式来表示。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拜假以「拜去决」的形式呈现,其中的「去」是决字的异体字。 以下是一些关于拜假的例句: 1. 我要拜假两天去参加婚礼。 2. 春节是我们公司放假最长的时间,大家都可以拜假回家过年。 一些与拜假相关的词汇包括请假、休假、放假等。请假指的是向上级或单位申请暂时离开工作岗位的意思;休假表示放假休息,常用于指较长时间的休息;放假是指正式获得休息的时间,一般是根据法定规定的假日来决定。 拜假的反义词可以是上班,即回到工作状态;在请假方面,则可以有出勤、在岗等。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