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拜假的意思、拜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拜假的解释

拜授临时官爵。《逸周书·克殷》:“ 叔振 奏拜假,又陈常车。 周公 把大鉞, 召公 把小鉞以夹王。”《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宜。”《新唐书·河间王孝恭传》:“明年,拜 信州 总管,承制得拜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拜假"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基本释义

"拜假"(bài jiǎ)为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核心含义为借取、借用,强调以恭敬态度请求暂时使用他人物品或资源。其释义可细分如下:

  1. 恭敬地借用

    指通过正式礼节向他人暂借物品。

    例证:

    《后汉书·窦融传》载:"融于是日往守宫,拜假钱谷。"(窦融每日前往官署,恭敬借用钱粮。)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 特指借贷钱财

    古代文献中多指以谦卑姿态借款。

    例证:

    《晋书·桓彝传》:"遣吏拜假,赈给百姓。"(派遣官吏借贷钱粮,赈济百姓。)

    来源:中华书局《二十四史全译》

二、语源与演变

三、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属文言遗存,当代仅见于历史文献研究或仿古语境(如戏曲、仿古文本),日常交流建议使用"借用""借贷"等现代词汇。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网络版):http://www.hydcd.com
  2. 异体字数据库(台湾教育部):http://dict.variants.moe.edu.tw
  3.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古籍原文):https://ctext.org

网络扩展解释

“拜假”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拜授临时官爵,常见于历史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拜假”指古代君主或掌权者授予官员临时性、非正式的职位或爵位,通常用于特殊时期(如战争、政权更迭)或安抚归附者。该词由“拜”(授予官职的礼仪)和“假”(暂代、临时)组合而成,强调官职的暂时性。


二、文献例证

  1. 《逸周书·克殷》
    记载周武王伐纣后,叔振通过“拜假”仪式授予周公、召公临时职权,辅佐新政权。
  2.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邓艾在平定蜀汉后,通过“承制拜假”授予归附者临时官职,以稳定局势。
  3. 《新唐书·河间王孝恭传》
    唐初李孝恭任信州总管时,被允许“承制得拜假”,即根据实际情况任命临时官员。

三、现代应用

“拜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作为历史或文学研究中的术语出现。其概念可类比现代“临时任命”“代理职务”等制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逸周书》《三国志》等原文,或查阅权威历史辞典。

别人正在浏览...

挨擦跋前疐后不测之渊财贝棌椽不斲焯烁箠掠大茴香打筋斗单贫电闪雷鸣短乏鹗爪烦密翻却高第公呈公司清算寡陋灌通鼓鼻鬼书褐宽博槐夏画旒回惮晦塞回邪祸至无日狐裘尨茸江南弄跼念拉了饥荒拦击老巢连脚疗法凌贱领牲龙举云属緑篠埋儿蛮箐闽南话胚混凭券僻恣亲蚕麝灯狮子术思玄讨雠贴板罔上虐下望文生训无可比拟香车宝马校别萧史邪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