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高第的意思、高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高第的解释

(1).经过考核,成绩优秀,名列前茅。《史记·儒林列传》:“一岁皆輒试,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者,太常籍奏。”

(2).常指科举中式。 唐 贾岛 《送陈商》诗:“联翩曾数举,昨登高第名。”《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儘有贫苦的书生向富贵人家求婚,便笑他阴沟洞里思量天鹅肉吃。忽然青年高第,然后大家懊悔起来,不怨悵自己没有眼睛,便嗟叹女儿无福消受。”

(3).指科举中式者。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四:“如此高材胜高第,头衔追赠薄三 唐 。”

(4).指官吏的考绩优等。《汉书·儒林传·严彭祖》:“ 彭祖 为 宣帝 博士,至 河南 、 东郡 太守。以高第入为左冯翊。”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或疑‘天子圣德方日新,公少年论諫,盍顺导婉达’,由是不得高第。”

(5).指学习成绩优异。 汉 赵岐 《<孟子>题辞》:“於是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 公孙丑 、 万章 之徒难疑答问。”

(6).指高材生。《北齐书·儒林传·李铉》:“ 鉉 以乡里无可师者,遂与州里 杨元懿 、 河间 宗惠振 等结侣诣大儒 徐遵明 受业,居 徐 门下五年,常称高第。”《朱子语类》卷一○一:“看道理不可不子细。 程 门高第如 谢上蔡 、 游定夫 、 杨龟山 辈,下梢皆入禪学去。”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二》“ 赐 不受命而货殖焉”:“故不曰商贾,而曰货殖, 子贡 以圣门高第,亦復为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高第"是汉语中具有双重语义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可从科举制度和门第文化两个维度解析:

一、科举制度中的卓越成绩 指古代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的优异名次。此义源自汉代察举制特科"贤良高第"的选拔标准,如《汉书·晁错传》记载:"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对策者百余人,唯错为高第"。唐代科举明确分甲乙科,甲科即称高第,《新唐书·选举志》载:"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

二、门阀社会的显赫家世 指古代社会中的名门望族,强调家族的社会地位与政治影响力。此用法常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制度中,如《世说新语·德行》所述:"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反映当时士族高第间的门第观念。唐代《氏族志》更系统划分世家大第等级,确立"凡第一姓则为右姓"的门第标准。

该词在古典文献中的双重语义,折射出中国古代"学而优则仕"的科举文化与"上品无寒门"的门阀制度并存的社会特征。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学术研究领域,特指历史语境下的科举名次或显赫门第。

网络扩展解释

“高第”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历史文献和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1. 考核成绩优异
    指通过官方考核或选拔后,成绩名列前茅。例如《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其高第可以为郎中者,太常籍奏。”

  2. 科举考试相关

    • 科举中式:指通过科举考试被录取。如唐代贾岛诗句:“联翩曾数举,昨登高第名。”
    • 科举中式者:代指科举中榜的人,如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提到“高材胜高第”。
  3. 官吏考绩优等
    古代官员在考绩中获得优等评价,可称为“高第”,如《汉书》记载尹翁归“以高第入守右扶风”。

  4. 学习成绩或才能出众
    可指学生成绩优异,或泛指才能卓越者。如《初刻拍案惊奇》描述“青年高第”比喻才学突出之人。


二、延伸用法


三、总结

“高第”在不同语境下可表示:
①考核/考试中的优异表现;②科举制度下的中榜者;③官吏政绩评价;④学业或才能的卓越。需结合具体文献或历史背景理解其含义。如需完整来源,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案齐眉嗷骚冰解壤分碧雾驳炙不经心惨切骋力痴儿騃子春半醇淡脣紧春煦村钱冬荣恩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功屦诟谇过得榖皮花馆挥弓回溯护叶甲姓既定桀恶镜泊湖浄袜锦绣心肠九缘剧恶控拢楛窳鳞萃隆阳马灯蛮头蛮徭毛毯破家丧産情曲清涂桑上寄生商汤少寝社伯摄斋石达开石匣守命受授天随子同师挝钞乌江相晤仙家酒鲜装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