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跋前疐后的意思、跋前疐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跋前疐后的解释

[nonplus;be caught in a dilemma;encounter obstacles ahead and behind] 跋:踏,踩;疐:跌倒,也作“踬”。比喻进退两难的处境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唐· 韩愈《进学解》

详细解释

同“ 跋胡疐尾 ”。 宋 陈亮 《谢罗尚书启》:“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其稍畏名义者,则包羞閔默而有跋前疐后之忧。”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跋前疐后”(也写作“跋前踬后”)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义

形容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会遇到阻碍。字面意思是“向前走会踩到自己的下巴(胡须),向后退又会被尾巴绊倒”,源自《诗经·豳风·狼跋》中“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的意象。


二、详细解析

  1. 词源与结构

    • “跋”指踩踏,“疐”(或“踬”)意为跌倒,“前”“后”分别对应行动方向。
    • 成语通过狼进退时的窘态,比喻人在复杂情境中难以抉择。
  2. 使用场景

    • 描述个人或群体在面临矛盾需求(如工作与家庭、理想与现实)时的困境,例如:“项目预算超支,客户坚持原方案,团队陷入跋前疐后的境地”。
    • 历史文献中多用于政治或军事的进退维谷局面,如提到的起义军案例。

三、延伸信息


四、经典用例

  1. 韩愈《进学解》:“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2. 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无事之时,望影藏匿,跋前疐后,日不聊生”。

若需进一步了解成语接龙或更多例句,可参考、5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跋前疐后》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行动之前,小心谨慎地检查周围的环境和条件,以免犯错。 拆分部首和笔画: - 跋(步字旁 + 走字旁):bù(4画) - 前(刀字旁 + 外框分):qián(9画) - 疐(疒字旁 + 止字旁):zhǐ(9画) - 后(刀字旁 + 品字旁):hòu(9画) 来源: 《跋前疐后》是出自《墨子·上》这本古代典籍。在这本书中,墨子表达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在采取行动之前,应该先注意观察和判断,避免错误或麻烦。 繁体: 《跋前疐后》的繁体写法为「跋前疐后」。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不过,对于《跋前疐后》这个成语来说,其古代写法与现代写法基本相同,没有太大差异。 例句: 他说他已经跋前疐后地检查了一遍,确定一切安全后才开始施工。 组词: 跋前疐后地、跋前疐后行、跋前疐后考虑等。 近义词: 谨慎小心、寅吾之心、小心谨慎等。 反义词: 鲁莽行事、欠缺观察、草率从事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很乐意继续帮助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