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nplus;be caught in a dilemma;encounter obstacles ahead and behind] 跋:踏,踩;疐:跌倒,也作“踬”。比喻进退两难的处境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唐· 韩愈《进学解》
同“ 跋胡疐尾 ”。 宋 陈亮 《谢罗尚书启》:“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其稍畏名义者,则包羞閔默而有跋前疐后之忧。”
跋前疐后(bá qián zhì hòu)是汉语中一个典故性成语,源自《诗经·豳风·狼跋》,形象描绘了狼前进时踩到颔下垂肉、后退时又被尾巴绊倒的窘境,引申比喻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该成语直接源于《诗经·豳风·狼跋》的描写:“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其中“跋”指踩踏,“胡”指狼颔下的垂肉;“疐”通“踬”,意为绊倒。描绘狼前行时踩到自己颔下赘肉,后退时又被尾巴绊倒的狼狈情状,构成生动的进退维谷画面。
作为并列式成语,“跋前”与“疐后”形成对仗:
从具体动物行为延伸至人类处境:
与“进退维谷”“进退失据”构成近义群,但存在细微差异:
典籍注:今本《诗经》多作“狼跋其胡,载疐其尾”,而《说文解字·足部》引《诗》作“载踬其尾”,可知“疐”为“踬”之古字,义为“绊倒”。
参考文献
《汉语大词典》(第7卷)第1024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古汉语成语典故词典》第18页,中华书局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二十八),中华书局
鲁迅《华盖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版
“跋前疐后”(也写作“跋前踬后”)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析如下:
形容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会遇到阻碍。字面意思是“向前走会踩到自己的下巴(胡须),向后退又会被尾巴绊倒”,源自《诗经·豳风·狼跋》中“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的意象。
词源与结构
使用场景
若需进一步了解成语接龙或更多例句,可参考、5等来源。
安静宝鼎悲悔边襕不慌不忙超産撤诉痴云腻雨楚歌叠嶂层峦斗合独抚杜门读爲贰公二墨防心摄行凫舟干事人国瑞换文昏邪贾技见告镜澈儆戢九原丈人孔懋焜煌蜫蚑阑殚涟涟料谷柳莺立象路绝人稀暝霭冥行密查磨问目触男钱秾密派索抨棋三大书沙滤器商店舌头使副诗坛祭酒售赇赎解素刃踏竿提纲彤矢枉骑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