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焦尾的意思、焦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焦尾的解释

见“ 焦尾琴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焦尾"一词源于中国古代典故,现多用于文学修辞和专有名词领域,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面释义 "焦"指物体经火烧后失去水分而枯黄,"尾"即末端部分。二字组合本义为"烧焦的末端",但在实际使用中多与古代器物典故相关联。《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特指古代名琴的尾部焦痕特征"。

二、典故溯源 该词典出《后汉书·蔡邕传》,记载东汉文学家蔡邕偶得烧焦桐木制琴的典故。据《乐府解题》记载,蔡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此琴与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并称四大名琴。

三、文化引申

  1. 器物代称:自六朝起,"焦尾"即成为名琴代称,《南史·王敬则传》载"仲雄善弹琴,江左有蔡邕焦尾琴在主衣库",陆龟蒙《乐府杂咏·双吹管》亦有"月下裁珊鞭,差差压破痕"之句。
  2. 文学意象:宋代以降渐成诗词常用意象,如苏轼《宋叔达家听琵琶》"数弦已品龙香拨,半面犹遮凤尾槽",其中"凤尾槽"即暗引焦尾琴典故。
  3. 现代转喻:当代多用于比喻历经磨难仍保特质的珍贵事物,《中国成语大辞典》将其引申为"喻指遭遇劫难而幸存的珍品"。

主要参考资料:

  1.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
  3. 郭茂倩《乐府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4. 王力《古代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焦尾”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语境区分:

一、指东汉蔡邕所制的名琴(主要含义)

  1. 来源典故:东汉文学家蔡邕避难时,发现吴人烧桐木的爆裂声异常,抢救出未燃尽的木材制成七弦琴。因琴尾留有烧焦痕迹,故称“焦尾琴”。此琴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音色出众,象征良材未被埋没。
  2. 文学象征:后世用“焦尾”“焦桐”等词代指珍贵乐器,或比喻历经磨难的人才、未被赏识的宝物。例如唐诗“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李颀)。

二、成语用法(需谨慎考据)

部分资料提到“焦尾”作为成语,形容“事情因末尾的小疏忽失败”(如烧烤时尾部烧焦)。但此解释在权威典籍中较少见,更多文献支持其与琴相关。建议优先采用第一种含义,若遇成语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核实。

参考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半袜饱经风霜避尘碧滩步庑触瑟鼎耳东井分牀同梦封赏寒恋重衾后学火柱洊饥兼济詃略矫枉过当静影沉璧峻格克俸筐箧中物枯梗老椿溜冰龙仙鸾鹤舆庐伍履仁蹈义没白没黑蒙鸠门檐墨绂暮末呶拏鸟箭鸟了帅前坟抢丧踵魂犍为起单棋工禽鸟宂漫戎阵色丝山东省生功止过水力发电酸头儿榫销台背痰宫劈历讨除天姬天下乌鸦一般黑推方退志尾大不掉文宿厢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