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垂竿的意思、垂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垂竿的解释

垂钓。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乘此终萧散,垂竿深涧底。” 唐 韩愈 《独钓》诗之一:“ 侯 家林馆胜,偶入得垂竿。” 清 孙枝蔚 《善哉行》:“河冰三尺,枉用垂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垂竿,汉语复合词,由“垂”与“竿”组合而成。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释义,“垂”本义为自上而下的悬垂状态,“竿”特指竹制长柄器具。二字组合后形成三层语义内涵:

一、基本释义 指古代钓鱼器具的垂直使用状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注其核心词义为“垂直悬挂的渔竿”,特指以竿系线、悬饵入水的捕鱼方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竿”的注解“竹梃也”佐证其材质特性。

二、引申释义

  1. 隐逸文化符号:唐宋诗词中多用作隐士生活的意象载体,如李白《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即以垂竿指代超脱仕途的隐居状态(《全唐诗》卷162)。
  2. 待仕象征: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通过垂竿意象表现士人待时而动的心理(《柳河东集》卷四十三)。

三、古籍例证 《庄子·刻意篇》载“钓者之恭”,晋代郭象注疏时特指“持竿而钓”的肢体形态;《列子·汤问》所述“詹何垂纶”典故,均印证该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实际应用。

注:本文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说文解字注》等权威辞书,诗歌例证引自中华书局点校本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

“垂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1.基本释义

“垂竿”的字面意义为垂钓,即悬挂鱼竿进行钓鱼的动作。该词由“垂”(竖直悬挂)和“竿”(钓鱼用的竹竿)组成,直接描述了钓鱼时的姿态。

2.引申含义

在成语或文学语境中,它常被比喻耐心等待时机或机会,如同钓鱼者静待鱼儿上钩的状态。这种用法强调以静制动、伺机而动的策略。

3.用法与例句

古代诗词中常见“垂竿”意象,例如:

4.近义词与关联词

5.注意事项

现代使用中,“垂竿”多用于文学或特定语境,日常口语中更常用“钓鱼”或“垂钓”。其比喻义需结合上下文理解,避免单一解读。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出处,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保隣卑污不习水土枨触充饱从欲倒腾大音希声调诐多僻方歅讽读冯文炳钢筋还锋函牍罕发合谐荒速黄衣使者架车夹角鉴澈交仗甲仗诫命结绳而治角逐场居心险恶匡谬款款深深乐乐酡酡丽富邻和马大哈蛮攀五经茂烈蜜的支明镫名行冥讨萍身蜣转清门静户起死权相让价日慎一日涩浪山吟泽唱士民首妻送子观音谈空炭盆天之僇民条诏头报晩莫详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