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候的意思、拜候的詳細解釋
拜候的解釋
問候的敬詞。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詩之九:“拂拭貧士席,拜候丞相轅。”《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五:“﹝ 顧主事 ﹞因往 江 家拜候,就傳女兒消息, 江 家喜從天降。”《廿載繁華夢》第七回:“過了幾天,隻見關裡冊房 潘子慶 拜候, 周庸祐 接進坐下。”京劇《白蛇傳》第三場:“原來小娘子住在 曹祠 附近,小生改日定當登府拜候。”
詞語分解
- 拜的解釋 拜 à 表示敬意的禮節: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禮的一種)。拜忏。禮拜。回拜。 恭敬地:拜托。拜謝。拜讀。拜别。拜谒(.拜見;.瞻仰陵墓、碑碣)。 行禮祝賀:拜年。拜壽。 用一定的禮節授與某種名義或職位,或
- 候的解釋 候 ò 等待:等候。候車室。候選人。守候。候補。候場。候審。候診。 看望,問好:伺候。問候。 時節:時候。氣候。候鳥。候蟲。 事物在變化中的情狀:火候兒。症候。 古代把五天稱為“一候”,現氣象學上仍沿
網絡擴展解釋
“拜候”是一個漢語敬辭,主要用于表達對他人的尊敬和禮貌,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含義
指拜訪、探望他人,帶有尊敬和問候的意味。常用于對長輩、上級或尊敬對象的禮節性訪問,如“小生改日定當登府拜候”(京劇《白蛇傳》)。
-
使用場景
- 社交禮節:如探望親友、問候長輩(例:唐孟郊詩“拜候丞相轅”)。
- 文學與曆史:常見于古典文獻,如《二刻拍案驚奇》中“顧主事拜候江家”。
- 現代用法: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書面表達,如“各界大佬互相拜候”。
-
近義詞與辨析
近義詞包括“拜訪”“拜望”“探訪”等,但“拜候”更強調敬意和禮節性,多用于下對上或平輩間的鄭重場合。
-
例句參考
- 納達爾賽後接受拜候,稱大腿抽筋(口語化用法)。
- 潘子慶拜候周庸祐,二人交談甚歡(《廿載繁華夢》)。
“拜候”是兼具尊敬與問候性質的拜訪行為,適用于正式、禮貌的社交語境,尤其在傳統文化和書面表達中常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拜候這個詞是表示在特定場合前往拜訪并表示問候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是 拉 毛.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手”的意思,右邊是“攴”的意思。拜候這個詞源自古代,最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史記·魯周公世家》。在繁體字中,拜候被寫作 "拜訪" 。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拜候的拼音是 bài hòu 在古漢字中寫做 "拜侯" ,“侯”這個字原先拆分的部首也是 “人”,表示尊稱。所以,古時候的寫法給人一種更加尊重和敬重的感覺。
以下是一些關于拜候的例句:
1. 我明天要去拜候我朋友的家。
2. 每年過年的時候,我們都要互相拜候,表示祝福和問候。
3. 他特地從外地過來拜候我們,讓我們感到很溫暖和感激。
有些與拜候相關的詞彙是:
1. 拜訪:也是表示前往拜見并表示問候的意思。
2. 探望:表示前往探望并表示關心的意思。
與拜候相反的詞彙是:
1. 躲避:表示回避或逃避的意思。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