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踟蹰的意思、踟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踟蹰的解释

(1) [hesitate;waver] 徘徊;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搔首踟蹰。——《诗·邶风·静女》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乐府《陌上桑》

踟蹰不知所措

(2) 也作“踟躇”

详细解释

见“ 踟蹰 ”。


亦作“ 踟跦 ”。亦作“ 踟躕 ”。亦作“ 踟躇 ”。1.徘徊不前貌;缓行貌。《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躕。”《文选·成公绥<啸赋>》:“逍遥擕手,踟跦步趾。”一本作“ 踟躕 ”。 李周翰 注:“踟躕,缓行貌。”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 苻坚 为 慕容冲 所袭, 坚 驰騧马,堕而落涧,追兵几及,计无由出。马即踟蹰临涧,垂鞍与 坚 , 坚 不能及,马又跪而受焉, 坚 援之得登岸而走 庐江 。” 唐 戴叔伦 《感怀》诗之一:“踟躕復踟躕,世路今悠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鸿渐》:“日既暮,踟躇旷野,无所归宿。” 何其芳 《街》:“我在北方那个大城里,当黄昏,当深夜,往往喜欢独自踟躕在那些长长的平直的大街上。”

(2).犹豫;迟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沫水》:“命蜚螭,驾白驹,临天水,心踟躕,千载后,不知如。” 唐 白居易 《食笋》诗:“且食勿踟躕,南风吹作竹。” 清 侯方域 《与吴骏公书》:“故再四踟躕,卒不敢以不言。” 清 龚自珍 《奴史问答》:“主人中夜起,弹琴对烛神踟躕。” 李健吾 《末一个女人》:“给一个土匪修坟,这种光景我们从来还没有经过;我们踟躕着,臊起来。”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隔了好一会, 李阿虎 踟躇着想什么,但是他终于下了决心。”

(3).逗留;歇息。《太平广记》卷四九○引 唐 王洙 《东阳夜怪录》:“ 自虚 恃所乘壮,乃命僮僕輜重,悉令先于 赤水 店俟宿,聊踟蹰焉。” 唐 沉既济 《任氏传》:“ 郑子 随之东,至 乐游园 ,已昏黑矣。见一宅,土垣车门,室宇甚严。白衣将入,顾曰:‘愿少踟蹰。’而入。” 宋 欧阳修 《再至汝阴三绝》之三:“十四五年劳梦寐,此时才得少踟蹰。”

(4).须臾;瞬间。 南朝 梁 何逊 《与苏九德别》诗:“踟躇暂举酒,倐忽不相见。”《魏书·萧衍传》:“运神器於顾眄,定宝命於踟蹰。” 宋 苏轼 《和刘柴桑》:“万刼互起灭,百年一踟躇。漂流四十年,今乃言卜居。”

(5).相连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西厢踟蹰以闲宴,东序重深而奥秘。” 李善 注:“踟蹰,相连貌。” 南朝 梁 江淹 《灵丘竹赋》:“窓峥嶸而緑色,户踟蹰而临空。”

(6).古代刻漏器,用以承水。《初学记》卷二五引 殷夔 《漏刻法》:“为器三重,圆皆径尺,差立於水舆踟蹰之上,为金龙口吐水,转注入踟蹰经纬之中。”

(7).梭的别称。 元 龙辅 《女红馀志》卷上:“梭,一名踟蹰。” 清 王士禛 《蚕词》之三:“白苇与儂作璘藉,黄金与儂作踟躇。”自注:“踟躇,梭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踟蹰(chí chú)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双音节动词,其核心含义为“徘徊不前、犹豫不决”。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定义,该词形容人因思虑、疑惑或情感波动而脚步迟疑、难以决断的状态。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踟”与“蹰”均为单字表意的联绵词,二者叠用强化了动作的持续性。《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指出,“踟”本义为“小步行走”,“蹰”则侧重“踏步滞留”,组合后构成“欲行又止”的动态画面。

在文学作品中,该词常用于刻画人物心理矛盾,例如《诗经·邶风·静女》中“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生动呈现了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与彷徨。现代汉语中,“踟蹰”多用于书面语境,如“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踟蹰良久”,突显抉择的艰难性。

近义词包括“徘徊”“犹豫”,反义词则为“果断”“决绝”。需注意其与“踌躇”的细微差异:后者更强调内心的权衡,而“踟蹰”更侧重行为上的停滞。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古代汉语词典》编纂组.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商务印书馆, 2014.

网络扩展解释

“踟蹰”是一个描述行为与心理状态的汉语词汇,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读音


二、基本释义

指徘徊不前、犹豫不决的状态,既可用于形容脚步迟疑(如行走时走走停停),也可表示心理上的彷徨(如难以抉择)。


三、详细释义与用法

  1. 行为层面

    • 徘徊缓行:如《诗经·邶风·静女》中“搔首踟蹰”,描绘因等待而焦灼踱步的样态。
    • 逗留歇息:如唐代《东阳夜怪录》中“聊踟蹰焉”,指短暂停留。
  2. 心理层面

    • 犹豫迟疑:如碧野《没有花的春天》中“踟躇着想什么”,表现内心权衡。
    • 举棋不定:常见搭配“踟蹰不决”“踟蹰不前”,如“面对挑战,不可踟蹰退缩”。
  3. 其他引申

    • 瞬间或相连:古义中偶指须臾时间或事物连贯状态,现代已较少使用。

四、字形与来源


五、同义词与辨析


该词适用于文学描写或正式语境,需注意与“踌躇”的用法区分。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引证,可参考、4、9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冶逼照裁省倡率传譌措想当着矮人,别说矮话刀杖蠹国害民風烈刮野鬼鼓合酤酿横敌皇宫祸从天上来活食呼扇旌赏金炉考鞫铿铿朗练缧絷林峦吝啬流言飞语鸾皇啰唕麻籸扪心自问命令主义谋欢睦谊藕断丝连派款盼望泼墨乾酒牵染跷蹄蹑脚旗开马到殑殑顉颐摄扬刷白疏远宿意探竿影草淘真退倦頽形土长王考委运渥水精无毁无誉霞城祥灵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