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埃及的意思、埃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埃及的解释

东北非国家,兼跨亚洲。临地中海和红海。苏伊士运河穿越东北部。面积1002万平方千米。人口60283万(1994年)。首都开罗。气候干热,沙漠广布。尼罗河纵贯全境,谷地和三角洲以灌溉农业发达著称。世界长绒棉主要生产国之一。非洲工业较发达的国家。世界文明古国。有金字塔等著名古迹。旅游业兴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埃及(Āi jí)是汉语对北非国家“Arab Republic of Egypt”的规范译名,其释义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一、基本释义

  1. 国名指代

    指位于非洲东北部、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首都开罗。其阿拉伯语国名“مصر”(Miṣr)在汉语中统一译为“埃及”,属专有名词音译(《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地理特征

    世界最长河流尼罗河贯穿全境,境内分布撒哈拉沙漠和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辞海》地理分册)。


二、历史与文化延伸义

  1. 古文明象征

    特指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埃及”(Ancient Egypt),以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形文字为标志,约存在于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30年(《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2. 汉语词源考据

    “埃及”译名最早见于清代《海国图志》,由阿拉伯语经拉丁语转译而来,沿用为现代标准译名(《世界地名译名词典》)。


三、现代国家属性


权威参考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夏征农, 陈至立 主编. 《辞海》(第六版彩图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3.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4. 中国地名委员会. 《世界地名译名词典》. 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埃及”一词的详细解释,结合词源、地理、历史与文化背景,可总结如下:


一、词源与名称含义

  1. 词源演变

    • “埃及”的英文名“Egypt”源于古希腊语Aigyptos,而该词又源自古埃及孟斐斯城的埃及语名Hikuptah(意为“普塔神灵之宫”)。
    • 阿拉伯语中,埃及被称为مِصر(Misr),意为“土地”或“要塞”,是阿拉伯人入侵后对该地的命名,沿用至今。
  2. 本土与外来名称对比

    • 古埃及人自称其土地为Kemet(意为“黑土地”),指尼罗河泛滥后留下的肥沃土壤。
    • 希腊化时期后,外来名称逐渐取代本土称呼,形成今天的国际通用名称。

二、地理与政治实体

  1. 地理位置

    • 位于非洲东北部,跨亚非两洲,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西接利比亚,南邻苏丹,东北与以色列接壤。
    • 苏伊士运河贯穿其东北部,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战略地位重要。
  2. 现代国家

    • 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首都开罗,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英语和法语亦广泛使用。
    • 经济以农业(长绒棉)、旅游业(金字塔等古迹)和工业为主。

三、历史与文化地位

  1. 文明起源

    • 古埃及文明始于公元前5500年左右的史前文化,公元前3100年由法老美尼斯统一,成为世界最早的中央集权国家之一。
    • 以金字塔、象形文字、多神信仰(如太阳神拉)闻名,对希腊、罗马等文明影响深远。
  2. 历史变迁

    • 历经波斯、希腊、罗马、阿拉伯、奥斯曼等帝国统治,19世纪后受英法殖民影响,1953年成立共和国。
    • 文化层叠融合,先后经历希腊化、基督教化、阿拉伯化,形成独特的多元遗产。

四、其他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以上内容综合了词源考据、地理特征、历史演变及文化影响,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方向,可参考来源网页的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薆昧邦族保健八州哔叽缎漕斛诧事称爱称惬胆大心细惮恐點把點点的点妆调书带斗絶一隅敦尚耳闻目染发性赋闲甘教感激不尽感性运动槁伏獦狚更生隔阳官粮缄口不言急不择途警边金面麇包浚瀹雷出累德龙井寺露棚虑率马子猛杀勉力蹑屩担簦牛鬭呕呀贫士倾构融陶膳费上刹挻埴涉难时令疏迟水藏送长送短缩砂密贪奢踢腾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