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陈若曦的意思、陈若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陈若曦的解释

(1938- )加拿大籍华裔作家。台湾台北人。女。台湾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专攻英美文学,1966年回北京,在华东水利学院任教。1974年移居加拿大。1979年到美国,任《远东时报》主编、大学研究中心特别研究员。著有短篇小说集《尹县长》、《城里城外》,长篇小说《归》、《突围》,杂文集《文革杂忆》、《无聊才读书》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陈若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的重要作家,其姓名具有独特的汉语文化内涵。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

一、姓氏溯源

"陈"为《百家姓》中排名第10位的常见姓氏,本义为"陈列、陈述",引申为传承有序的族群符号。《汉语大词典》指出,"陈"在古汉语中亦有"陈旧、久远"之意,体现中华姓氏文化的延续性。

二、名谓解诂

"若曦"由"若"与"曦"构成复合词:

  1. "若"在《说文解字》中释为"择菜也",后假借为"如同"之义,如《诗经·小雅》"其叶沃若";
  2. "曦"指清晨阳光,《玉篇·日部》载:"曦,日光也",常见于古典诗文,如李白《安州般若寺水阁》"曦车夜辗声璁珑"。

    组合后"若曦"寓意"如晨光般清朗明澈",承载父母对子女品性高洁的期许。

三、文学语境定位

陈若曦作为台湾代表性作家,其创作融合现实主义与女性视角,代表作《尹县长》开创"伤痕文学"先河。据《中国现代文学辞典》记载,她以冷峻笔触记录社会变迁,作品被译介为多国文字,成为两岸文学交流的重要纽带(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典》)。

四、文化符号价值

其姓名中的"陈"姓反映中华宗族传统,"若曦"之名则暗含古典审美意象,整体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交融表征,契合台湾文学发展中的文化认同探索(来源:台湾文学馆《战后台湾文学史》)。

网络扩展解释

陈若曦是中国台湾省著名作家,本名陈秀美(),其名字“若曦”由“若”和“曦”组成,寓意如晨曦般温暖光明。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人物背景与成就

  1. 成长与教育
    1938年生于台北,父亲为木匠,母亲出身佃农家庭。1957年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5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硕士学位。

  2. 文学贡献

    • 1960年与白先勇、王文兴等创办《现代文学》杂志,推动台湾现代文学发展。
    • 代表作《尹县长》以文革为背景,获台湾中山文艺奖,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百强”。
    • 其他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归》《突围》,散文集《文革杂忆》等,风格以写实与社会批判著称。
  3. 经历与社会活动
    1966年赴中国大陆任教,亲历文革后移居加拿大、美国。1989年创建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晚年返台定居并参与环保组织。

二、名字含义解析
“若曦”为笔名,其中:

注:更多作品信息可参考搜狗百科及中国作家网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叆靅跋勑坌起冰心一片比手划脚唱喏倡作尘羽尘滓雠较摐摐打包僧凋歼恩波犯不上方孔钱放射封金刊玉公格尔山狗逮老鼠官僚瑰大古腔古调瞽宗合类猴戏黄初体霍霍皎镜惊涛倨横伉行看脉狂痴倰奟纶诏没上没下猛怒蒙冤酿辞牛酪弄潮儿盘舞扑祭秋气群体凝聚力若存若亡撒散勺状软骨神不附体慎微思春祟恶田径天齐王体韵万劫问业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