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诏书。《晋书·儒林传·徐邈》:“迁中书侍郎,专掌纶詔,帝甚亲昵之。”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佇归 蓬岛 后,纶詔润青緗。”
“纶诏”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帝王诏令的专称,其词义及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源与结构
“纶”本义指青丝绶带,《说文解字》注“纶,纠青丝绶也”,后引申为帝王言语的尊称,如《礼记·缁衣》载“王言如丝,其出如纶”。“诏”指帝王发布的命令文书,《说文解字》释“诏,告也”。二字合称始见于魏晋时期,《古代汉语词典》记载“纶诏”特指经过中书省起草、皇帝用印的正式诏书。
二、历史演变
唐代将“纶诏”纳入官方文书体系,《唐六典》规定中书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皆起草进画”。宋代沿袭此制,《宋史·职官志》载“中书省掌承天子之诏旨,中外纶诏,皆由此出”,可见其作为国家最高政令载体的地位。
三、实际用例
权威参考文献:
“纶诏”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专有词汇,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指君主或皇帝发布的正式诏书,具有最高权威性,用于颁布政策、下达命令或赏罚官员。该词由“纶”与“诏”复合而成:
现代汉语中偶作比喻,形容具有绝对效力的指令(如“上级纶诏”),但此用法非主流。
该词在《晋书》《全唐诗》等古籍中高频出现,印证其作为正式公文术语的历史地位。
媕浅按图索骏摆明谗贷倡扶欃檀称物绸舞舛谬佃富农耳鼠返程風和日煗丰厚佛欢喜日佛现鸟关拨瑰玮郭伋待期轰击歡头国江沲降俘九牛毛开排腊蚁乐颤颤了似乐奏零瀼螺杯吕公书律管马箠民史内哄悭啬契密婍嬟癯辱让表日色山表赊促舍身取义诗械饰语收帘霜柑私名探亲讨赜天诏通验往昔未从威屑下九流小鱼胁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