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诏书。《晋书·儒林传·徐邈》:“迁中书侍郎,专掌纶詔,帝甚亲昵之。”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佇归 蓬岛 后,纶詔润青緗。”
“纶诏”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专有词汇,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指君主或皇帝发布的正式诏书,具有最高权威性,用于颁布政策、下达命令或赏罚官员。该词由“纶”与“诏”复合而成:
现代汉语中偶作比喻,形容具有绝对效力的指令(如“上级纶诏”),但此用法非主流。
该词在《晋书》《全唐诗》等古籍中高频出现,印证其作为正式公文术语的历史地位。
《纶诏》(lún zhào)是一个成语,指把捆成串的书信、奏折等撒开来分解开。在古代的官方文件处理中,为了便于整理和保存,信件会被用纶绳束缚成捆,这样可以保证不丢失或混淆。当文件需要处理时,便将纶绳解开,逐一处理。
《纶诏》的拆分部首是纟(纟是纶的上部),诏(诏是纶的下部)。纶的笔画数为6,诏的笔画数为11。
《纶诏》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杨彪传》中,记载了杨彪被任命为冀州刺史后,得到一捆纶绳包含的信件,需要开展处理工作。
繁体字中,纶和诏的形状与简体字完全一样。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纶的古代写法为“綸”,其中“丝”代表纶的含义。诏的古代写法为“鳥”和“告”的组合,表示传递命令或喻示。
1. 杨彪打开捆绑的《纶诏》,开始处理信件中的重要事务。
2. 领导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纶诏,需要阅读和回复。
- 纶绳:指由丝绳等相互交织编织而成的绳子。
- 文件:指用来记录、保存和传递信息的书面材料。
- 处理:指对事物进行操作、安排、解决等。
未有近义词。
未有反义词。
白鸽标杯衔趁景陈婆婆愁愤醇古脣亡齿寒撺哄大苦当代道篇踮踵东搜西罗阨阱方邵放玩干仆宫楼骨化形销鹤班皇子坡假楼交施杰木疥瘙芥子寄附铺叽楞肌肉玉雪鸡谈久久计研心筭剧寮铠扞姱辞拦击流极罗罗録书没空儿敏谐磨烦陌上歌悭啬色力史无前例识要踏青童子鸡驮筐蜼彝文统洿行污泽厢巡谿峒邪讇噏化希留合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