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纷错貌。 唐 陆龟蒙 《忆袭美洞庭观步奉和次韵》:“闻君游静境,雅具更摐摐。竹伞遮云径,藤鞋踏蘚矼。”
(2).高耸貌。 宋 苏轼 《登州孙氏万松堂》诗:“万松谁种已摐摐,半岭苍云映此邦。”
(3).象声词。 唐 王建 《霓裳词》之六:“弦索摐摐隔綵云,五更初发一山闻。” 宋 苏轼 《满庭芳》词:“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摐摐”是一个多义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纷错貌(错综复杂的样子)
见于唐代陆龟蒙《忆袭美洞庭观步奉和次韵》:“闻君游静境,雅具更摐摐”,此处“摐摐”形容景物或器具错落有致的状态。
高耸貌
宋代苏轼《登州孙氏万松堂》诗云:“万松谁种已摐摐,半岭苍云映此邦”,此处的“摐摐”描绘松树高大挺拔、层叠而立的形象。
象声词(拟声)
既可模拟乐器声,如唐代王建《霓裳词》中“弦索摐摐隔彩云”;也可形容雨声,如苏轼《满庭芳》“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中的“摐摐”表现疏雨敲打树叶的声响。
该词多用于古典诗文,现代汉语中已罕见,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