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观的意思、八观的详细解释
八观的解释
对人的八种观察方法。《吕氏春秋·论人》:“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八观》:“八观者,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间杂;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塞;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七曰观其所短以知所长;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词语分解
- 八的解释 八 ā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笔画数:; 部首:八; 笔顺编号:
- 观的解释 观 (觀) ā 看,察看:观看。观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观风(a.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b.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观阵。观赏。观察。观感。参观。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观瞻(
网络扩展解释
“八观”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识人方法,指从八个角度观察人的行为和特质,以全面了解其品性、才能及潜力。这一概念在不同典籍中有不同阐述,主要分为两种体系:
一、刘劭《人物志》中的八观(主流出处)
三国时期刘劭在《人物志·八观》中提出的八种观察方法,主要用于人才鉴别:
- 观其夺救:观察人在利益冲突时是否舍弃正义,判断其品性是否混杂不纯。
- 观其感变:通过突发事件中的反应,了解其常态下的行为准则。
- 观其志质:分析志向与资质,推断其可能成就的名声。
- 观其所由:追溯行为动机,辨别表象与本质的差异。
- 观其爱敬:从仁爱与敬重的表现,判断人际交往的顺畅程度。
- 观其情机:通过情绪变化,分辨其宽容或狭隘的心胸。
- 观其所短:从缺点中发现潜在的长处(如固执者可能有坚持原则的优点)。
- 观其聪明:通过智力水平,判断其未来能达到的高度。
二、《吕氏春秋》中的八观
另一种说法源自《吕氏春秋》,侧重人在不同境遇下的表现:
- 通则观其所礼:显达时是否保持谦逊守礼。
- 贵则观其所进:高位时提拔何种人才。
- 富则观其所养:富裕后如何支配财富。
- 听则观其所行:是否言行一致。
- 止则观其所好:闲暇时的爱好反映真实品性。
- 习则观其所言:长期相处后是否表里如一。
- 穷则观其所不受:困窘时能否拒绝不义之利。
- 贱则观其所不为:卑微时是否坚守尊严与底线。
- 核心目的:通过多维度观察,避免以偏概全,综合判断人的本质。
- 应用场景:古代多用于选拔官员或考察德行,现代可借鉴为识人用人的方法论。
- 权威来源:推荐参考刘劭《人物志》体系或《吕氏春秋》相关解读,二者侧重点不同,但均强调动态观察与辩证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八观》这个词是指观察世界的八种态度或视角。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解释:
一、拆分部首和笔画:
《八观》由部首「八」和「观」组成。其中,「八」是指数词「8」,表示数量,「观」是意为「看」或「观察」。
二、来源:
《八观》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佛教经典中的一个概念,它原本用来指导修行者如何正确地看待世界和生活。
三、繁体字:
《八观》的繁体字为「八觀」。
四、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文中对《八观》的写法可能存在变化。但通常使用的是「八觀」。
五、例句:
1. 懂得用「八观」看待问题,事情就不会显得那么困扰。
2. 在佛教中,修行者需要培养正确的「八观」来解脱纷扰的境界。
六、组词:
《八观》可以和其他词组合形成以下词语:
1. 八观修行
2. 修持八观
3. 八观之道
4. 大八观
七、近义词:
与《八观》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八见
2. 八思
八、反义词:
与《八观》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1. 愚见
2. 偏见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白绢斜封摆子谤帖拆卖翠毛大序都夷香杜陵遗老舵杆返老凡器烦细旛旟風鬣苻娄敷锡更房公报贵出顾影黑潮候时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恢广虺蜥交彩甲鱼急乱近忧酒正谲狡勑命廉冒零圭断璧隆率鹿帻马赫明窗尘凝命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牛粪呕夷攀花切合时宜揉挪三兽渡河神迁神至之笔食手时宪书説东道西树渠疏涩虽则调风贴怪文士无航物诱下泽车蟹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