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厘弊的意思、厘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厘弊的解释

整治弊端。《明史·张岳传》:“巡视内府库藏,奏行釐弊八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盗户》:“邑令 钟 ,牒请釐弊,得可。” 清 冯桂芬 《方恬庵先生家传》:“既居养舍,训吾师以閲文釐弊之法甚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厘弊"的汉语词典释义

"厘弊"(lí bì)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厘"和"弊"两个语素构成,属于文言色彩较重的书面用语,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核心含义为整治弊端、革除积弊,强调对不合理或腐败现象的纠正与整顿。

一、释义解析

  1. 字义分解

    • 厘:本义为治理、改正,如《说文解字》释为"家福也",引申为整理、厘定(如"厘正")。
    • 弊:指害处、弊端,如《玉篇》释为"坏也,败也",即有害的积习或制度漏洞。

      二者结合,"厘弊"即通过系统性的治理消除有害的积习或制度缺陷。

  2. 词义延伸

    • 侧重系统性改革:区别于一般性修正,"厘弊"隐含对深层体制问题的全面整顿,如官吏腐败、政策漏洞等(参考《汉语大词典》)。
    • 历史语境关联:多见于古代政论,如宋代官员奏疏中"厘弊革奸"(《宋史·职官志》),强调自上而下的制度性纠偏。

二、权威典籍用例

  1. 《明史·食货志》:

    "嘉靖初,廷臣屡请厘弊,诏户部覈实田亩。"

    → 指清查田亩制度中的贪腐与瞒报问题。

  2. 清代魏源《筹漕篇》:

    "欲救漕弊,必先厘弊。"

    → 主张根治漕运积弊需从体制源头入手。

三、现代适用场景

虽属文言词汇,但可用于强调制度性改革的语境,例如:


权威参考来源(无公开电子资源链接时标注文献信息):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1年,第12册,页894。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页3456。
  3. 《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卷七十八。
  4. 魏源《筹漕篇》,载《魏源全集》,岳麓书社,2004年,卷十二。

注:因"厘弊"属历史词汇,现代汉语工具书收录有限,建议结合古籍用例理解其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厘弊”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í bì,其核心含义为整治弊端,常用于描述对制度、管理或社会问题中的缺陷进行纠正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释义
    “厘”在此处意为“整理、治理”,“弊”指“弊端、弊病”,合指通过调整或改革消除不良现象或制度漏洞。

  2. 构成分析

    • “厘”:原为计量单位(如厘米),引申为“治理、整顿”。
    • “弊”:指欺诈、害处或制度缺陷,如“营私舞弊”“兴利除弊”。

二、用法与文献例证

  1. 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 《明史·张岳传》提到“奏行釐弊八事”,指张岳提出八项整治弊端的措施。
    •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盗户》中“牒请釐弊”,描述县令请求革除弊政。
  2. 适用场景
    多用于公文、历史叙述或学术讨论,强调对制度性问题的系统性修正,如“厘弊革新”“厘弊方案”。


三、近义词与关联概念


四、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厘弊”可引申为对组织管理、政策执行等领域的改革,例如:“公司通过审计厘弊,优化了财务流程。”

如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原文或具体案例,可参考《明史》《聊斋志异》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暗主儤值拔腿鼻端避居避煞出落赐额雌堂打簧表答教大难临头打闲殿帅弟门都官敦盘烦秽丰黛斧削高栋聒挠海腹宏迈化隆华容豁免获释荐璧均田刻疵扣盘扪龠劣质律管旅进旅退吕太后的筵宴妙术鸣髇谋幄南库袅绕偏酷倩魂轻动权府屈声儒冠睿监呻楚使臂使指属联丝末私寓撕抓头门歪剌五处士瞎摸合眼小垂手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