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成式的意思、成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成式的解释

(1).旧有的法规。《书·毕命》:“子孙训其成式惟乂。” 孔 传:“言后世子孙顺公之成法惟以治。” 唐 白居易 《除裴武太府卿制》:“以遵成式,无使改易,谨而守之,斯为称职。”

(2).一定的格式。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其装褾裁制,各有尺度,印识标题,具有成式。” 清 冯桂芬 《覆庄卫生书》:“惟碑版之作,前贤成式俱在,身处后代,不宜偭规矩而改错,故金石不妨言例,而他文不可言义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成式"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两个核心含义,分别对应语言学规范与数学术语:


一、固定格式或规范(语言学范畴)

指长期形成的、被普遍认可的固定模式或标准格式,常见于文书、礼仪、艺术等领域。

权威释义:

《汉语大词典》定义“成式”为“固定的模式或规程”,强调其作为约定俗成的规范性质。例如古代公文、科举八股文均需遵循严格“成式”,不可随意更改结构。

例证: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载:“官府文书,必依成式”,表明官方文件需按既定格式撰写以保严谨性。


二、组合数公式(数学术语)

在组合数学中,“成式”特指计算组合数的标准公式,即从n个元素中选取k个的组合数:

公式定义:

$$ C(n,k) = binom{n}{k} = frac{n!}{k!(n-k)!} $$

权威来源:

《数学辞海》(第3卷)明确将“成式”列为组合数学的标准术语,用于概率论与统计学中的计数问题。例如计算从10人中选3人的组合方式,需代入该公式求解。


补充说明:

在古籍中,“成式”偶有“既定的法则”引申义(如《宋史·职官志》),但现代汉语以“固定格式”和数学公式为主流用法。需根据语境区分词义,避免混淆。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数学辞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注:因未搜索到可验证的在线权威链接,此处仅标注纸质文献来源。建议用户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查阅原文以核实细节。

网络扩展解释

“成式”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 旧有的法规

指历史上传承下来的规章制度或既定法则。例如:

2. 一定的格式

指事物形成后固定下来的规范样式。例如:

词源解析

“成”表示完成、既定,“式”指规范、模式,组合后引申为既定规范或固定格式。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籍时仍具重要参考价值。

别人正在浏览...

闇冥榜帖巴西边事不抗不卑参讨朝野上下丛簇粗野道曹雕惨东踅西倒豆象反帝奉先富渥国迁河沙洪勋话口袋子黄门北寺狱哗衆昏媾家福脚踏实地杰济疾患晶晃金工阱兽金银山拒阸谲诳看花溘溘狼多肉少老古板累苏积块迈气明鬯南柯甯戚女巫排头烹醢棋经起前齐头渠梁声诗沈匿输倕四县叹奇挽鹿车袜统温婉五尺之孤显否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