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沙的意思、河沙的详细解释
河沙的解释
恒河 沙数。佛教以为佛世界如 恒河 沙数,多至不可胜数。见《金刚经·一体同观分》。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谓之为有,则河沙、芥子之説,虚诞难测;谓之为无,则应现感通之事,寻常立验。”后用以形容数量多得无法计算。 宋 刘克庄 《贺新郎·戊戌寿张守》词:“福寿比、河沙难算。” 明 无名氏 《四贤记·社会》:“你身登九峯,河沙寿永,指示禪机,檀那跃踊。”
词语分解
- 河的解释 河 é 水道的通称:河道。河沟。河谷。河流。河滩。河沿。河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河港。河湾。河网。河运。内河。 特指中国黄河:河套。河防。 指“银河系”:天河。河汉。 笔画数:; 部首:氵
- 沙的解释 沙 ā 非常细碎的石粒:沙子。沙石。风沙。沙尘。沙砾(沙和碎石块)。沙漠。沙丘。沙滩。沙洲(江河里由泥沙淤积成的陆地)。沙暴。沙浴。沙疗。沙鸥(文学上指栖息岸边沙地的鸥一类的水鸟)。 像沙的东西:沙糖
专业解析
河沙
一、基础释义
河沙指河流中沉积的天然砂粒,主要由岩石经风化、流水冲刷形成,粒径多介于0.075–4.75毫米之间。其成分以石英为主,含少量长石、云母等矿物,质地坚硬,颗粒表面粗糙,呈灰黄色或浅褐色【来源1】。
二、地质与物理特性
- 形成过程:河沙是岩石经物理风化(如水流侵蚀、冰川作用)破碎后,经河流搬运、分选、磨圆而成,常见于河床、河漫滩及冲积平原【来源2】。
- 结构特征:颗粒多呈亚圆形或棱角状,含泥量低(一般<3%),级配连续,透水性良好【来源3】。
三、应用场景
- 建筑材料:因强度高、杂质少,广泛用于混凝土骨料、砂浆配制及路基填充。《建筑用砂》(GB/T 14684-2022)明确要求混凝土用河沙需满足含泥量、坚固性等指标【来源4】。
- 工业用途:用于铸造砂、玻璃原料,亦可用于水处理滤料【来源5】。
四、文化隐喻
佛经常以“恒河沙数”比喻数量极多(如《金刚经》),凸显河沙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既指具体物质,亦承载“无量无尽”的哲学意象【来源6】。
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 《地质学名词》(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9.
- 《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 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 14684-2022).
- 《非金属矿工业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网络扩展解释
“河沙”一词具有多重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一、自然物质定义
河沙是天然岩石经水流长期冲撞、摩擦形成的非金属矿石,主要成分为石英(含二氧化硅),表面光滑且杂质较多。其特点包括:
- 物理特性:颗粒圆润洁净,无盐味(区别于海沙),粒径范围广(0.5-2毫米)。
- 分类与用途:
- 按目数分为4-8目、8-16目等不同规格,用于建筑砂浆、路基填充等;
- 烘干后可用于保温砂浆、装饰材料等,强度接近石英砂。
二、佛教与文学比喻
源自《金刚经》的“恒河沙数”概念,比喻数量庞大到无法计算。例如:
- 唐代文献用“河沙、芥子之说”形容虚实难测的哲理;
- 宋代诗词以“河沙难算”表达福寿绵长。
三、其他延伸解释
部分资料提到河沙按区域分为河滩沙、河道沙等类型,但此分类权威性较低,实际应用中更注重粒径和成分差异。例如,与细沙相比,河沙粒径更大、密度更低,适合作为建筑填充材料。
“河沙”既可指具体的建筑材料,也可作为文学修辞表达极多数量。其核心特征为自然形成、颗粒圆滑、用途广泛,需结合具体语境选择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懊休备边避姙伯理测谎柴燎告天剗韤乘轩尘冒痴倒饬戒充分又必要条件冲寞齼齼词文褡包大婚董劝峉峉方领放气覆帐购买盬恶国宦哈哧行军竈皇治将信将疑见解骄妾椒寝井蛙醯鸡金莲花吭啷可有可无老丫头吏力历史语词耧犂醁醑旅况名产民务峭壁乞紧奇门勤志啓涂泉布先生曲鳝日母三心两意笙篪试播天宰亡鹿庠老相谋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