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成律的意思、成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成律的解釋

(1).猶成例。 清 李漁 《奈何天·崖略》:“紅顔薄命有成律,不怕閨人生四翼。饒伊百計奈何天,究竟奈何天不得。”

(2).符合格律。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所填之詞,凡有不成律者,他人執而訊之,則曰:‘我用《南西廂》某折作對子,如何得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成律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兩個核心義項,均體現其古典用法及規範性内涵:


一、形成固定的規律或模式

指事物發展趨于穩定,形成可遵循的規律性狀态。

例證:

“若情數詭雜,體變遷貿,拙辭或孕于巧義,庸事或萌于新意;視布于麻,雖雲未費,杼軸獻功,煥然乃珍。至于思表纖旨,文外曲緻,言所不追,筆固知止。至精而後闡其妙,至變而後通其數,伊摯不能言鼎,輪扁不能語斤,其微矣乎!贊曰:神用象通,情變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應。刻镂聲律,萌芽比興。結慮司契,垂帷制勝。”(《文心雕龍·神思》)

此段強調創作需遵循内在規律(“成律”),方能化平凡為精妙。

來源:漢典(zdic.net)


二、成為典範的法律或規則

特指法律條文經系統化整理後具備權威性與普適性。

例證:

  1. 《漢書·刑法志》載:“漢興,高祖初入關,約法三章……其後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法不足以禦奸,于是相國蕭何攈摭秦法,取其宜于時者,作律九章。”

    蕭何整合秦律制定《九章律》,标志漢代法律體系“成律”之始。

    來源:國學大師網(guoxuedashi.com)

  2. 《宋史·刑法志》稱:“宋法制因唐律、令、格、式,而隨時損益……終宋之世,所用者《刑統》而已。”

    宋代以《宋刑統》為“成律”典範,承襲唐律并系統化修訂。

    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


“成律”兼具動态形成規律(哲學/文學範疇)與靜态确立法典(法律範疇)雙重内涵,其核心均指向規範化、系統化的成熟範式。古典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制度、藝術或自然法則的完善過程與結果。

網絡擴展解釋

“成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1. 成例(既定的慣例或先例)
    指長期形成的規則或慣例,常用于描述社會或文學創作中的固定模式。例如清代李漁在戲劇《奈何天·崖略》中提到“紅顔薄命有成律”,此處強調命運規律的不可違抗性。

  2. 符合格律(文學音律的規範性)
    多用于詩詞、戲曲領域,指作品符合既定的音韻或格式要求。李漁在《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中提到填詞需“成律”,即遵循音律規則。


二、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解釋将其擴展為“個人成長中形成的行為準則”,即通過後天培養形成的道德規範或習慣,例如“成”表示發展,“律”表示準則。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延伸。


三、使用示例

如需更全面信息,可參考《閑情偶寄》《奈何天》等古籍原文,或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比量齊觀朝駕察判陳雷侈口吃一塹,長一智瘡巨釁深楚調曲楚烏存取大課大衛·科波菲爾嫡出都家奪冠讀爲梵譯風岸諷告負耉伏蟄槁暴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公取顧此失彼橫賦橫禍非災環杖憍矜結晶體鯨鵬積言君公開舒忼忾媿汗兩三兩樣林立履謙明度内宴鳥鳳醲緑平面鏡憔悴清雅塞性喪話甚的牲牢孫絡鐵闆歌喉完塊蜿蟤慰情勝無五行陣限度庠士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