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律的意思、成律的詳細解釋
成律的解釋
(1).猶成例。 清 李漁 《奈何天·崖略》:“紅顔薄命有成律,不怕閨人生四翼。饒伊百計奈何天,究竟奈何天不得。”
(2).符合格律。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所填之詞,凡有不成律者,他人執而訊之,則曰:‘我用《南西廂》某折作對子,如何得錯?’”
詞語分解
- 成的解釋 成 é 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張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事物發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狀況:成形。成性。成人。自學成才。蔚然成風。 變為:長成。變成。
- 律的解釋 律 ǜ 法則,規章:紀律。法律。定律。規律。清規戒律。律師。 約束:律己。 中國古代審定樂音高低的标準,把聲音分為六律(陽律)和六品(陰律)。合稱“十二律”:律呂(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樂律的器具,以管
網絡擴展解釋
“成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
成例(既定的慣例或先例)
指長期形成的規則或慣例,常用于描述社會或文學創作中的固定模式。例如清代李漁在戲劇《奈何天·崖略》中提到“紅顔薄命有成律”,此處強調命運規律的不可違抗性。
-
符合格律(文學音律的規範性)
多用于詩詞、戲曲領域,指作品符合既定的音韻或格式要求。李漁在《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中提到填詞需“成律”,即遵循音律規則。
二、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解釋将其擴展為“個人成長中形成的行為準則”,即通過後天培養形成的道德規範或習慣,例如“成”表示發展,“律”表示準則。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延伸。
三、使用示例
- 成例:
“紅顔薄命有成律,不怕閨人生四翼。”(李漁《奈何天·崖略》)
- 格律:
“所填之詞,凡有不成律者……如何得錯?”(李漁《閑情偶寄》)
如需更全面信息,可參考《閑情偶寄》《奈何天》等古籍原文,或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成律(chéng lǜ)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拆分它的部首和筆畫,'成'的部首是 '戈',有4個筆畫;'律'的部首是 '彳',有9個筆畫。
成律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尚書》、《禮記》等古代經典文獻中。成律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相似。它的繁體字形是「成律」,與簡體字形基本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書寫規範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是,成律這個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也和現代寫法相似。
以下是對成律這個詞的一些例句:
1. 他遵守着公司的成律,從不遲到早退。
2. 紀律是成為一名優秀士兵的基本成律之一。
3. 在學習過程中,堅持規定的學習成律才能取得好成績。
除了成律這個詞之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和近義詞。例如「遵循」、「守則」等詞可以用來表達相似的意思。
至于反義詞方面,可以使用諸如「違反」、「不遵守」等詞語來表達與成律相反的意思。
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到你!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