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巴氐的意思、巴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巴氐的解释

氐 人的一支。 东汉 末,自 巴西 (治今 四川 阆中县 )、 宕渠 (治今 四川 渠县 东北)郡北徙于 汉中 杨车板 ,号为 杨车巴 。 魏武帝 时,首领 李虎 率族众500余户附 魏 ,受封将军,并将族众尽迁 略阳 北(今 甘肃 秦安县 东南),遂号为 巴氐 。 西晋 元康 (公元291-299年)年间, 关西 连年饥馑,族人又大量流入 四川 。首领 李特 乘机拥兵割据,于 西晋 太安 二年(公元303年)建立 成汉 政权,为十六国之一。后渐与当地汉族融合。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巴氐”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历史民族概念(主要含义)

  1. 起源与迁徙
    巴氐是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活跃于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由巴人与氐族融合形成。其祖先为四川宕渠的板盾蛮,后经多次迁徙:

    • 东汉末迁至汉中杨车坂(称"杨车巴")
    • 曹操时期首领李虎率众归附,迁至甘肃略阳北,始称"巴氐"
    • 西晋元康年间因饥荒重返四川,建立成汉政权(十六国之一)
  2. 政权与影响
    首领李特于303年建立成汉政权,成为五胡十六国时期南方重要割据势力。虽未被列入传统"五胡",但常与匈奴、鲜卑等合称"六夷"。

  3. 族群特点

    • 地理分布:四川、甘肃、陕西交界处
    • 军事优势:善用山地地形作战,被称为"东方斯巴达人"
    • 文化融合:保留板盾蛮血统,与氐族文化交融

二、成语含义(次要解释)

部分词典记载"巴氐"作为成语,指代争相攀比的现象,此用法源于古代巴、氐两族勇猛善战的竞争传统。但此解释主要见于现代辞书,历史文献中未见相关用例,需注意语境区分。

三、相关争议

建议需要学术考证时参考《知网阅读》、《道客巴巴》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巴氐

巴氐是一个汉字词,拆分为“巴”和“氐”两个部分。

“巴”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山川的形状。它是由上下两个“山”字组成,上面加上两个“斗”字形成,象征着山峦交错的景象。

“氐”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它的旧字形由戈(gē)和心(xīn)组成,表示用戈来抵御攻击。在演变过程中,加上一个“气”(qì)部分,表明戈的示意被消弭,念头移至戈所保护的心脏,表示争战、征战,引申为部族的名称。

巴氐的意思是指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巴氐是先秦时期在巴山地区形成的一个部族集群,后来逐渐迁徙至四川盆地,并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政治和文化体系。

巴氐在繁体字中写作「巴」和「氐」,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古时候,巴氐的汉字写法可能稍有不同。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较早时的巴氐写法为「巳」和「廷」,之后演变为现在的写法。这些变化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革。

以下是一些巴氐的例句:

关于巴氐的组词,可以有巴氐族、巴氐文化等。

近义词包括巴蜀、巴蔑等。

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对立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