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钱的意思、丁钱的详细解释
丁钱的解释
人口税。亦称“ 丁口钱 ”。《旧唐书·懿宗纪》:“ 安南 管内被蛮贼驱劫处,本户两税,丁钱等量放二年,候收復后别有指挥。”《资治通鉴·后梁贞明四年》“先是, 吴 有丁口钱” 胡三省 注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今之丁钱,即 汉 世算钱也,以其计口输钱,故亦名口赋也。” 清 孙枝蔚 《春日园居书怀》诗:“闻道柴门樱柿下,春来坐吏索丁钱。”参见“ 丁赋 ”。
词语分解
- 丁的解释 丁 ī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 丁 ē 〔丁丁〕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 钱的解释 钱 (錢) á 货币:铜钱。金钱。银钱。钱票。钱币。钱财。钱庄。钱粮。 费用:车钱。买书的钱。 财物:有钱有势。 圆形像钱的东西:榆钱。荷钱。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两的十分之一。 姓。 笔画数:;
网络扩展解释
“丁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人口税,又称“丁口钱”,主要按成年男子(丁)数量征收。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丁钱是古代政府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以家庭中成年男性(即“丁”)为计税单位。其名称在不同时期略有差异,如“丁口钱”“丁赋”等。
二、历史背景与演变
- 唐代
最早见于《旧唐书·懿宗纪》,记载安南地区因战乱减免丁钱两年。
- 宋代
南宋绍兴年间出现“免丁钱”,专向僧道群体征收。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时,将丁钱与汉代“口赋”类比,强调其按人口计税的特点。
- 清代
地丁钱粮制度中,丁钱与田赋合并征收,但民间仍习惯以钱折算。
三、文学与史料记载
- 陆游《丰年行》提到“黄纸续放身丁钱”,反映政策调整。
- 清代尤侗《煮粥行》描述百姓被索丁钱的困境,体现赋税压力。
四、相关概念
- 丁赋:广义上与丁钱同义,但可能包含其他丁役折算的税项。
- 口赋:汉代类似税种,按人口而非田产征税。
丁钱是古代社会重要的财政来源,其征收方式与历史背景紧密相关,常见于唐宋至清代的文献记录。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政策,可查阅《旧唐书》《宋史》等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丁钱》这个词意思:丁钱是指极少量的钱,也可以指微乎其微的财富。
拆分部首和笔画:《丁钱》的部首是“钅”,拆分为“一”+“钅”;它的总笔画数为8画。
来源:《丁钱》一词的来源比较难确定,但它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使用的时期。
繁体字:《丁錢》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时候汉字写作“丁錢”。
例句:他只有丁钱,无力支付这笔钱。
组词:丁钱包括了主的意思,可以组成类似的词语,如丁财、丁金等。
近义词:微钱、小钱
反义词:巨款、巨富
希望这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