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丁钱的意思、丁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丁钱的解释

人口税。亦称“ 丁口钱 ”。《旧唐书·懿宗纪》:“ 安南 管内被蛮贼驱劫处,本户两税,丁钱等量放二年,候收復后别有指挥。”《资治通鉴·后梁贞明四年》“先是, 吴 有丁口钱” 胡三省 注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今之丁钱,即 汉 世算钱也,以其计口输钱,故亦名口赋也。” 清 孙枝蔚 《春日园居书怀》诗:“闻道柴门樱柿下,春来坐吏索丁钱。”参见“ 丁赋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丁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税收制度,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丁钱指按成年男子(丁)征收的人头税,源于宋代的人口税制。凡20至60岁的男子均需缴纳,税额按户等高低分档征收,主要用于军事开支和地方财政。

二、历史演变

  1. 宋代起源

    始征于宋真宗时期(998-1022年),原称"丁口钱",后简称丁钱。江南地区率先推行,后扩展至全国。

  2. 元代沿革

    元代将丁钱纳入"科差"税制,与丝料、包银合并征收,标准为每丁每年纳粟一石。

  3. 明清变革

    明代推行"一条鞭法"后,丁钱逐步并入田赋征收;清代康熙年间实行"摊丁入亩",最终废除人头税制度。

三、社会影响

丁钱加重了底层民众负担,导致贫户"生子不举"(弃婴)现象频发。苏轼在《奏浙西灾伤第一状》中曾批判:"丁钱苛重,民有子者多不举"(《苏轼文集》卷三十三)。


权威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丁字条目
  2. 《中国历史大辞典·经济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
  3. 《宋史·食货志》赋税章节(中华书局点校本)
  4. 《中国赋税制度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

网络扩展解释

“丁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人口税,又称“丁口钱”,主要按成年男子(丁)数量征收。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丁钱是古代政府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以家庭中成年男性(即“丁”)为计税单位。其名称在不同时期略有差异,如“丁口钱”“丁赋”等。

二、历史背景与演变

  1. 唐代
    最早见于《旧唐书·懿宗纪》,记载安南地区因战乱减免丁钱两年。
  2. 宋代
    南宋绍兴年间出现“免丁钱”,专向僧道群体征收。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时,将丁钱与汉代“口赋”类比,强调其按人口计税的特点。
  3. 清代
    地丁钱粮制度中,丁钱与田赋合并征收,但民间仍习惯以钱折算。

三、文学与史料记载

四、相关概念

丁钱是古代社会重要的财政来源,其征收方式与历史背景紧密相关,常见于唐宋至清代的文献记录。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政策,可查阅《旧唐书》《宋史》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爱日插架宠谕醇冽出牙大龙湫淡见盗食致饱等子點洗吊盘断蛟刺虎恶恶方游飜异割头税爟烽汉光呵禁鹤民国黄耳蕈换肩猾竖降真蹇蹇奸罔矫复衿服狂昏来派过节冷子联翩列子龙爪沦垫率剌剌偏恃谦巽寝嘿求是趋蹶曲临容华如圭如璋升山采珠深夜守障双秤疏杼娀妃诉衷情体分推聋作哑无甔石相中贤桀小共效情效物邪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