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的别名。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鸟兽草木》:“白额侯,虎也。”
“白额侯”是中国古代对虎的别称,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白额侯”专指老虎,源于虎的典型外貌特征——额头带有白色斑纹。该称呼属于文学化的代称,常见于诗词或典籍中。
词源与文献依据
最早记载于宋代叶廷珪的《海录碎事·鸟兽草木》:“白额侯,虎也。”。其中“侯”是古代爵位名称,此处以尊称突显虎的威严。
发音与结构
拼音为bái é hòu(白:第二声;额:第二声;侯:第四声),由“白额”(白色额头)与“侯”(尊称)组合而成,属于偏正结构的复合词。
用法示例
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比喻或借代,例如:“山林深处隐白额侯,樵夫不敢独行。”现代使用较少,主要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
补充说明
该词属于冷僻词汇,现代汉语中更常用“虎”“老虎”等直接称谓。近义词包括“山君”“大虫”等,反义词无明确对应。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古籍中的用例,可参考《海录碎事》相关章节或宋代诗词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