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吃喝;饮用。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从官百餘座,嚼啜烦官家。” 宋 李觏 《闻女子疟疾偶书二十四韵寄示》:“寄书詰医师,有药且嚼啜。”
“嚼啜”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综合多来源信息可总结如下:
字面含义
由“嚼”(咀嚼)和“啜”(啜饮)两个动作组成,原指“吃喝、饮用”的具体行为。例如唐代韩愈诗句“从官百餘座,嚼啜烦官家”(),宋代李觏的“有药且嚼啜”均为此意()。
引申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成语,强调“细嚼慢咽”,比喻对待事物需细致品味或消化,如学习知识、处理工作时的认真态度()。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典及查字典(-3)的原始释义。
《嚼啜》是一个汉字词,意思是咀嚼和啜饮。通常用来形容吃东西或喝水时的动作。
《嚼啜》的部首是口,表示与口相关的含义。它由21画组成,可以分解为嚼(17画)和啜(4画)两个部分。
《嚼啜》最早出现在《庄子·天运篇》:“而利言知道者,可以嚼啜而尽之。”这里的嚼啜指的是消化思想,将知识融汇于心,吸收成果。后来,《嚼啜》也被用来形容吃东西时细细咀嚼和享受的动作。
《嚼啜》的繁体字为「嚼啜」。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在有所不同。《嚼啜》在古代的写法是「嚼脫」。虽然字形有所差异,但字义仍然相同。
1. 我喜欢细细嚼啜食物的味道,这样才能更好地品味它们的美味。
2. 在夏天炎热的日子里,喝一杯凉爽的果汁,慢慢地啜饮,实在太过瘾了。
1. 嚼食:细细咀嚼食物。
2. 啜饮:慢慢喝。
3. 啜泣:含泪而呜咽。
1. 咀嚼:细细咬碎食物。
2. 品味:细细品尝食物或其他东西的味道。
3. 吸食:慢慢品味、吸取。
1.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很快,不细嚼慢咽。
2. 痛饮:指快速喝尽。
3. 一口气:连续、迅速地吃或喝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