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讐疾”。仇恨,憎恨。《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瑀 子 籍 ”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籍 口不论人过,而自然高迈,故为礼法之士 何曾 等深所讎疾。” 宋 叶适 《进故事》:“杀戮相继,展转讐疾,靡所定止。”亦指与之有仇恨的人。 清 唐甄 《潜书·两权》:“有劳者必厚其赏,有功者必尊其爵,虽讎疾不吝。”
“雠疾”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chóu jí,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文献资料分以下三方面解析:
基本释义
该词指“仇恨、憎恨”,属于同义复词结构(“雠”与“疾”均有仇恨义)。例如《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中,描述阮籍因不拘礼法而被何曾等人“深所讎疾”,即体现强烈的憎恶情绪。
古籍例证
宋代叶适在《进故事》中用“展转讐疾”形容仇恨的连锁反应,清代唐甄《潜书》提到“讎疾”可代指仇敌,说明其词义在历史语境中既可表抽象情感,也可指具体对象。
使用特点
该词多用于书面或历史文献,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常见于研究古典文学或历史的语境中。其异体字“讐疾”在古籍中亦频繁出现,需注意字形差异。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三国志》注疏及宋明文人著作。
碍手碍脚哀絃拔军宝幡偪臣驳瑕指颣澄緑陈言肤词陈俎宠驭刺网村井定心丸冻豆腐嘟呐发踪指示废籍風器赶潮流勾绞寡发寡小君国臣汉经厂划时代箕毕解冤季诺究宣沮乱悃忱蜡兄恋慕罗钳吉网駡山駡海啪塌强魂遣唤迁宅奇表趋厮肉囊囊软背脊孺慕乳筩山长山矾衰莫斯须疼疼热热通籍同气连枝斡鲁朶午道武烈鲜妆霄旰消化腺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