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饭米的意思、饭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饭米的解释

古丧礼中用以纳于死者之口的米。《周礼·地官·舍人》:“丧纪,共饭米,熬穀。” 郑玄 注:“饭所以实口,不忍虚也。” 孙诒让 正义:“凡丧礼,有饭有含,二者不同,天子饭用玉襍米,不用贝,并详《典瑞》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饭米”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均与稻米作为主食的属性相关:

一、作为食物的米饭原料

指可煮成熟饭食用的大米,即日常食用的稻米。此义强调米的食用功能,区别于工业用米或饲料用米。

例证: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做饭用的米。”

《汉语大词典》引清代文献《醒世姻缘传》:“饭米碎草,俱各送到。”


二、特指未蒸煮的生米

在部分方言或古语中,专指未烹饪的稻米,与“熟饭”相对。此用法突出米的原始状态。

例证:

《周礼·地官·廪人》郑玄注:“米,饭米也。”指祭祀时未蒸之米。

民国《定海县志·方言》:“生米曰饭米。”


补充说明

  1. 计量单位:古代曾以“饭米”为计量标准,如《管子·轻重甲》载“饭米十升”。
  2. 引申义:现代口语中偶指“主食”,如“饭米无忧”(喻基本生活保障)。

现代常用义聚焦于“食用米”,其核心始终围绕稻米作为主食的社会功能。需注意语境差异:古籍中多指生米,当代则泛指食用大米。

网络扩展解释

“饭米”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丧礼文化中。以下是关于该词的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饭米”指古代丧礼中放入死者口中的米,目的是让逝者口中不空虚,体现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这一习俗在《周礼》中有明确记载。

引证与出处

《周礼·地官·舍人》提到:“丧纪,共饭米,熬穀。”郑玄注释:“饭所以实口,不忍虚也。”(意为在丧礼中提供饭米,是为了填充逝者口腔,表达生者的不忍之情。)孙诒让进一步解释,古代丧礼中“饭”与“含”不同,天子用玉和米混合的“饭”,而普通身份的人可能仅用米。

相关文化背景

  1. 与“含”的区别:古代丧礼中,“饭”是放入口中的谷物,而“含”多为玉、贝等贵重物品,两者功能不同。
  2. 象征意义:通过“饭米”表达对逝者的关怀,认为死亡并非终结,逝者仍需“饮食”,这一仪式体现了古人对生命延续的朴素观念。

现代使用

“饭米”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见,主要用于研究古代礼制或文献解读。单独来看,“饭”指煮熟的谷物(如米饭),“米”则指未加工的稻谷,但组合成“饭米”时特指丧葬礼仪中的物品。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古代丧礼细节,可参考《周礼》等典籍或相关历史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班司包装箱八素卑视辨察濞濞乘韦陈桥兵变鸱革传服春风野火大闻點一點二蠹丛防潮棼梁赅博还寃黑头合击圈轰礮黉学潢汙圜围回黄转緑灰泯简第艰难玉成家事学校介行静姿金莲烛宽惠括借羸老灵宗凛烈六梦麻灰色棉被女堞偏柎琵琶胡语硗垤清县懃懃祇树园求竈头不如求竈尾群口词戎章三班六房三郊山阳笛慎行四角号码查字法特质甜口儿同辔晚市无邮